房天下>  资讯中心  >评评谈谈才是ZHEN>  正文

手机看新闻

黄欣伟:性别错,交错的错

评评谈谈才是ZHEN2017-04-01 19:16:55

房地产人有没有性别?当然有。

4.png

说当然的,也没错,因为“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权作戏谑。

但问题是这个“女人、男人和牲口”的比喻并非房地产,我所记得的冠名权应该是业已倒闭的某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房地产业的我自犹怜不过是转发而已。

房地产产品有没有性别?这才是一个好话题。

鉴别1.0:看男就是男,看女就是女

十年前,跟人讨论过徐家汇附近某项目,说起那个比较个性的户型,有了关于MEN'S和WOMEN'S户型的思考,前些年还专门写过这方面的产品和配套设计思考。

5.jpg

依性别而生成的消费品,势必在产品设计上有所区别,这是最原始的消费者导向,而在进入中性猖獗的性别时代,即使女装男装化、女表粗狂化,但做此创意嫁接的主案设计师自己,内心也是有男女权限之分的,房地产产品也是如此——

强调卧室的复合功能,愈丰富愈满足女性居住者要求;

重公共(空间)轻私密,男性的性别特征决定了居住要求。

曾有反对者提出,今天住宅作为一种商品的流通功能,如果过于明示它的性别趋向,是不是在交易过程中自裹其足?

我在后台回复他:你不懂女人是可以原谅的,但你作为男人不懂男人,是应被钉在耻辱柱上的。

这句话用在营销性别上来说,算是2.0思维版本:我们常规界定的做法,属于看山就是山,看水也是水。所以,我们经验主义地判断:营销这种做法,一定出于一个男性操盘手或女性操盘手。

这可以理解,毕竟性别首先在做法的大气和细腻之分,这种本能喜恶是可以通过观察而发现的,这种经验主义的判断在今天越来越丰富的营销打法面前,正变得越来越片面化。

比如一个礼品的选择和设计,可以看出快递单背后的那些小心思;

比如一个暖场活动的主题,可以看出拍板者个人的某种越俎代庖。

但这只是战术运用,在无伤大雅的局部,可以实现“男人做男人,女人做女人”的随性,抑或可以说是整体战略中局部的抓大放小;但如果深究一种“战术对战略的无缝屈从”,这时候营销性别的判断开始复杂,即出现了所谓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鉴别2.0:看男不是男,看女不是女

这两天,热闹的项目之一似曾相识,它的营销让我们看到了更多温婉的打法,从形象定义、主题概念、营销入口以及配套的系列线下活动如火如荼,这一个月里给炎热的夏天带来6.jpg


同样,差不多在08年时候,青浦松江交界,也有一个将细节和细腻演绎到的类别墅项目,从产品设计上的行道、景观,到售楼处内的音乐、咖啡与帅哥,那个看起来一般的产品,最后不得不承认营销太过成功,因为找到了——目标客户的性别,并先入为主地模拟了各种营销场景,而茶余饭后漏出的消费者硬件素描,也验证了之前做法的完全对胃。

说似曾相识,是时隔多年同一个操盘手重出江湖,怪不得。

说营销2.0的“看男不是男,看女不是女”,并非性别歧视,更没有什么深层次的揶揄。这里面的升级要求就一句话:营销是服务行业,操盘手是男是女不重要,关键你要认准你的主流客户是男还是女,你的一切营销活动要照着他们的性别来锻造。

或者他们喜好的性别来锻造。

回到08年那个项目,我次进那个售楼处看到一个细节,按照北京话来说,是“一水儿的黑衬衫帅锅”,深度怀疑后来俏江南的黑色工作服是首次启发,口可口可。

佛教中说的“颜心两走是为隐形”,可能就是这个境界。

鉴别3.0:看男还是男,看女还是女

哲学中,所谓的螺旋式上升,强行把一种回归表述成了“和之前不同”,就这样吧。但这种更可以被看做一种回归之后的简单,因为服从消费者,服从市场导向,服从消费心理。

7.jpg

坊间传说之一:

古北某韩国料理店,一度生意惨淡,老板百思不得其解,无论是选料、口味、服务、环境、价格,都是照着古北所在的客户而设计,缘何?

有高人出招:“你这里午间档期生意更差,想想这时候愿意出来吃饭打发时间的都是谁?!”

动脑会议的赘述,略过。

反正一个月后,做烧烤的中年厨娘换成了带着高耸厨师帽的帅哥,帅哥都穿成健身房的模样,一边熟练地翻滚烧烤台,一边也不自觉地翻滚着胸肌,于是于是,30+妇女都成了那家店的死忠。

坊间传说之二:

古北某韩国料理店,一度生意惨淡,老板百思不得其解,无论是选料、口味、服务、环境、价格,都是照着古北所在的客户而设计,缘何?

有高人出招:“你这里午间档期生意更差,想想这时候愿意出来吃饭打发时间的都是谁?!”

动脑会议的赘述,略过。

反正一个月后,做烧烤的中年厨娘换成了带着高耸厨师帽的帅哥,帅哥都穿成健身房的模样,一边熟练地翻滚烧烤台,一边也不自觉地翻滚着胸肌,于是于是,30+妇女都成了那家店的死忠。

坊间传说之二:

九亭某小户型,一期开盘大卖,原因很简单:总价低,一层隔两层(后一个理由也牵强,因为层高不到4米),大卖之后有传说,说虹桥机场的空姐都去买了,这茶余饭后一说后来发酵发酵,听说男性购房者跟进不少。

很难用正史的眼光来衡量这些野史的力量,但更不能用正统的理论来否认这些局部胡椒的添香效果,你不能给古北的韩国料理扣上男色经济的帽子,更不能用久远的“精神污染”来定性,但营销是抛开道德层面的技术比武,何况所谓的道德层面,早就该屈从于人性

也不能极端地说:今天我在给某个楼盘造谣说是女性社区,或者甚至KTV小姐聚集地(市中心还真有这个坊间传说社区),就可以让很多男性购房者趋之若鹜,但同样你也不能否认它在其中的发酵作用。

还原到“看男还是男,看女还是女”的本真,依照营销者战略来判断其背后的性别之分越来越难,但通过一些细节,还是可以看出他们的性别:这和段所言的楼盘礼品、暖场互动不同,那时战术判断,而真正可以看到营销者性别的,则是战术要不要地服从战略,可以看出操盘手是不是完美主义或者某某星座,甚至可以推断TA是不是强迫症患者,但是对细节较真不较真,倒是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貌:

知道消费者是男是女,还要针对性地做出营销对策来吻合或讨好是男是女,就像一个医生,看得出症状只是初段,能对症下药才是高手。

拙劣传说之一:

浦东某楼盘,曾想驳样女性营销,结果它的做法就变成了“女性形象代言人、送苏绣、玩HELLO KITTY”,做法够实在但不懂女人心,或者不懂女性消费者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8.jpg

今天那些个奢侈品样板房,那些个粉嫩色系,你到底是想打动谁的心

形似的照抄,就是来个色系、来个LOGO、来个洋妞,男人会不会爱这种,会爱其中几样,会不会因为爱而埋单?女人会不会爱,她爱会不会担心他也爱,她是该选择自己所爱还是阻碍他所爱?

这个逻辑关系,很多热衷凹造型的营销人从未思考过。

反正天气够好,反正法不责众。

抄袭的源动力莫过于此。

男人和女人,是个永远的话题,但我们千百年来只话不题。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评论(0)

回复还可以输入200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