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城建档案馆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城市建设档案资料,包括声像、图文、实物等多种类型,重点征集2000-2022年未移交的建设工程档案及20世纪50-90年代特区建设重要史料。征集以捐献和数字化复制为主,捐献者可享署名权和优先利用权,珍贵捐献将获表彰奖励。

厦门市城建档案馆近日启动城市建设档案资料征集工作,旨在全面记录城市发展历程,保护珍贵历史记忆,让档案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此次征集范围涵盖多个历史时期,特别是20世纪以来的重要城建资料。
厦门城市建设记忆抢救工程全面启动
征集工作将重点聚焦反映城市变迁的各类档案资料。声像类包括记录城市风貌、工程建设的老照片和影像;图文类涵盖规划图纸、建设批文等文献;实物类则包含建筑工具、构件等历史见证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80-90年代经济特区初期规划文献和湖里工业区资料成为重点征集对象,这些档案对研究厦门改革开放历程具有特殊价值。
档案征集工作彰显城市文化传承使命
2025年被定为"城市建设档案质量提升年",档案馆特别关注2000-2022年期间未移交的建设工程档案。这些档案对完善城市建设历史记录至关重要。笔者认为,这种系统性的档案征集不仅是对城市历史的抢救,更是对城市文化基因的保护。通过档案,后人能够直观感受城市发展的脉络,理解建设者的智慧与付出。
征集工作采取捐献优先原则,捐献者将享有署名权和优先利用权。对于特别珍贵的档案,档案馆将推荐主管部门予以表彰。这种机制既保护了档案所有者的权益,又确保了珍贵史料得到专业保管和合理利用。档案馆的这项举措,体现了政府部门在文化传承方面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