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正式启动"好社区"建设计划,通过"1+5"六大工程体系,重点解决城市社区基础设施不足、服务功能缺失等问题。方案包含机制改革、设施提升、智慧赋能等多项举措,计划三年内完成200个试点社区改造,推动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升级。

江西省近日推出"好社区"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该省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进入新阶段。这项计划以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为导向,将通过系统性工程改造提升社区品质,打造宜居宜业的新型城市生活空间。
"1+5"工程体系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
《江西省推进"好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创新提出"1+5"工程框架,其中机制改革核心工程将建立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改变过去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五项提升工程则从韧性安全、设施完善、绿色生态、智慧服务和治理能力等维度全面提升社区品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方案首次提出"先体检、后更新"的工作机制,要求对社区现状进行全面诊断后再制定更新方案,这种做法能有效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多元共治模式激活社区更新动能
南昌市将率先开展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和房屋保险三项制度试点,探索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全省范围内将整合716个改造项目资源,重点推进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和"国球进公园"活动。这种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治理模式,既确保了改造工作的规范性,又能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共建。特别是在老旧小区改造中,通过挖掘存量空间潜力,可有效解决社区服务设施不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