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一业主将地下室改造成大型养鱼池饲养锦鲤,导致楼上邻居长期受噪音困扰。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后诉至法院,一审判决拆除鱼池,被告不服提起上诉。最终在二审法官调解下,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被告限期拆除鱼池并恢复原状。

近日,北京昌平区一起因地下室改建引发的邻里纠纷引发关注。一楼业主李先生因楼下邻居姜先生将地下室改造成养鱼池而长期遭受噪音困扰,双方协商未果后对簿公堂。
地下室改建养鱼池引发持续噪音纠纷
李先生一家自2017年入住该小区一楼后一直生活平静。然而2024年初,四楼业主姜先生将地下室改造成大型养鱼池,安装了过滤泵、增氧泵等专业设备,导致李先生家中持续受到噪音干扰。李先生提交了妻子因噪音失眠的就诊记录,多次与姜先生协商未果后,最终选择诉诸法律途径。
法院审理过程中发现,虽然专业鉴定显示噪音未超标,但法官认为生活安宁权应优先保障。一审法院判决姜先生拆除鱼池,主要考虑到三个因素:噪音对个体的主观影响差异、生活安宁权的优先性,以及地下室大量储水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
邻里纠纷调解解决 彰显司法温度
姜先生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二审法官在实地勘验中发现,设备运行时确实会对楼上造成明显噪音。考虑到活体鱼类迁移的难度和双方关系的修复,法官积极推动调解。经过多轮沟通,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姜先生限期将鱼迁出并拆除设备,恢复地下室原状。
这起案件反映出城市生活中邻里关系的复杂性。一方面,业主有权合理使用自有空间;另一方面,这种使用不能以损害他人权益为代价。法院在审理中既坚持了法律原则,又通过调解体现了司法温度,为类似邻里纠纷提供了解决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