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多个商场因收取停车充电“占位费”引发市民不满。有市民反映在停车充电时被收取高额的“占位费”,费用甚至高于充电费。调查显示,不同商场和品牌的收费标准各异,且不少商场收费告示不够醒目。对此,法律人士建议收费规则应透明,清晰告知消费者。

最近,上海多个商场因收取停车充电“占位费”引发了市民的不满。不少市民反映,在商场停车充电时,除了支付充电费用外,还要支付额外的“占位费”。这种费用按照1分钟1元的标准收取,甚至比充电费用还要高。市民韩女士就曾在商场逛街后,发现车辆被加锁,需支付30元的“占位费”才能离开,让她感到很无奈。
进一步调查发现,商场对“占位费”的收取并无统一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在一些商场,公共电桩的收费标准由商场物业和第三方充电公司协商制定,而专用电桩则由电动车品牌自行决定。部分商场为了吸引消费者停车充电,会推出免停车费的优惠政策,但也有商场实施了“占位费”政策。对于超时“占位费”的收取,不同商场的执行政策也不尽相同。
商场收取停车充电“占位费”的做法,引发了广泛讨论。支持者认为,这种收费可以提高充电桩的使用效率,避免其他车主无法及时使用的情况。然而,反对者则认为,商场作为公共服务场所,应该为顾客提供更方便和舒适的购物体验,而不应该通过收费来限制使用。关键在于收费标准是否合理,信息传达是否透明。法律人士指出,商场应该在显眼位置公开收费标准,并且确保消费者在使用前就了解相关费用。否则,这种收费行为可能构成侵权。公共设施的使用应该兼顾效率和公平,商场在进行收费管理时,需要更加人性化的考虑,让消费者感受到服务而非负担。或许设置一个合理的免费时段,或在充电完成后及时提醒车主挪车,能在资源利用和消费者体验之间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