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评评谈谈才是ZHEN>  正文

手机看新闻

城市更新N部曲之54:谁来养活郊野公园?

评评谈谈才是ZHEN2022-08-14 09:00:00来自北京市

一边是越来越多的公园取消了门票收费,对广大市民免费开放;一边是公园城市的聒噪之风甚嚣尘上,就算受到全域静态管理的阻拦,但大兴公园土木的脚步想必——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那么,面对越来越多只投入不产出(门票收入)的公园,后面的可持续如何持续?

居安思危也罢,杞人忧天也好,公园的经营问题躲是躲不过去的。

一、要以经营思维做公园

就像人都有选择性认知,一提到公园的经营问题,最无可指摘的回避法就是:受到用地属性(非经营性用地)所限,所以两手一摊不作为得名正言顺。

公园只见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却少有人去关心未来的可持续问题!

其实,公园的市场意识早就存在,从满足周边居民遛娃和饭后散步需要,到大量人为的网红点此起彼伏,争夺眼球就是争夺客户,而争夺客户不仅是面向地域范畴的扩容,也是停留时间的长短。

那么问题来了,通过网红设施把大量人流导入,也通过内容填充来留人,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还不是转化为消费!

公园之于城市,从“有就行了”到“美就行了”再到“有用就行了”,终有一天要进入终极的“有钱赚才行”阶段,不能让公园成为区域财政的黑洞。

母体造血、采买消费、坪效运营,或是公园们绕不开的未来课题。

那么问题来了:公园和商业有什么关系?

表面上看起来,商业就是公园的配套,虽然目前不能收门票,但是业主经营上还是不断上演“猫和老鼠”的下有对策:

1.0版本:门票取消后,最直接的对策就是园中园的“包厢收费”钻出空子;

2.0版本:利用各种流动设施,从被需要的水、零食、玩具、雨伞,到主动提供的纪念品、文创产品、动物投喂、活动用品,无奈杯水车薪;

3.0版本:“搞得掂”的业主方会把部分建筑物转为可经营,于是餐厅、茶馆、咖啡甚至民宿,都在蟹有蟹路地各显神通;

4.0版本:如今如火如荼的快闪、露营、音乐节,正走在尝试和探索的道路上,既然建筑物要被拷问“是否经营性物业”,原本被忽视的草坪正在发挥商业价值。

有没有5.0版本?

“全世界最聪明的”中国人,一定想得出。

说到底,公园需要商业,但占比多少——看起来是受到政策的局限,但其实是受到业主方自己主观能动性即欲望的自我束缚。

二、公园要自寻烦恼(竞争对手)

以营销的角度来看公园及其竞争市场,或是一种全新的认知法。

只有用竞品寻找和类比的方式,才可以进一步揭示田忌赛马的竞争可能:

首先,横向和市区的公园相比,找到自己的USP。

不要机械地以地段远近来界定公园的商业属性,有些短处其实是长处:假设以市中心公园和郊野公园相比,两者的所谓优劣一“眼”蔽之——表面上的“地段更好、配套更全”甚至“市口更佳”,若换位以运营思维来看,反而可以颠倒长板:

1、看似距离更远,但消费者“来一次不易”的心理,会自带停留耐心;

2、沿途配套更少,但给路人提供了“公园是个MALL”的心理暗示,公园成为一个节点和集散点;

3、周边配套更全的公园,游客本身有“出去消费选择足够多”的疏离心态,反而不利于“长时间留人聚人”,游客没有消费依赖和忠诚;

其次,纵向把同等类型(或地段)的公园进行类比,打破区域壁垒。

以近期比较流行的郊野&湿地公园为例,看似各自守着辖区内居民客群,但有没有想过两个问题:

1、因为冠名同质化,相对地段更好的公园有无不甘,或激发了跨区导流的欲望?

2、公共公园的主要人群是亲子,家长们只会“去一个就够了,去一次就够了”!

3、相比同等竞品,“为什么选我”是一次性消费群体争夺中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公园的相邻关系里,藏着被周边业态赋予的使命感。

比如位于浦东金桥的某大型公共绿地,看起来只要生态够好就名副其实,但其案和毗邻的浦东足球场、东郊高档别墅区以及未来新的商办群在空间上的关联关系,决定了其作为“金桥未来内循环”来做四位一体研究,又会得到“必须在运维上创新”的使命:

1、浦东足球场未来的人气如何延伸和利用?

2、如何为金桥新商办空间做好“营商环境&环境营商”?

3、作为周边多种业态之一,存在内部协作、互补和竞争,公园如何超水平发挥成为“人、场、景”中的重要一环?

三、谋心在人,寻找主客双方的“协议平仓点”

既然要探讨公园的经营命题,就不得不换位思考来研究供需双方在其中的心理。

游客心理是什么心理?

1、来一次不容易,一次“玩透”势必导致居停有足够的时间预算,需要多样化消费来满足;

2、体量大不是缺点,只要内容和可消费场景匹配,“市内微度假”才是终极追求。

业主或经营者在想什么?

1、只要留人就留住了消费可能,且公园基因里的亲子属性,消费有增量但需要专项输送;

2、在做游客零售的基础上,如何结合“双减”做出定点单位的“集采”消费,让公园有稳定的收益?

3、公园的内容添加其实是“示范一种游园方式”,只要游客用脚投票,其他商家会看到商机,公园的每一块草坪都将是户外商业空间;

4、疫情未来不可预计,但“常态化安全距离”已经深入人心,如何借助户外体验的东风,做出本案“源于公园高于公园”的商业运行尝试?

市中心寸土寸金,所谓的公园其实都是名不符实,要么是从街角掏出的口袋公园,要么就是依傍居民区的街心花园,但市中心不在乎,孰轻孰重用脚投票。

倒是大量郊外环宅地边,房价更需要公园支撑,但公园又无法从房价中提成,于是“被要求漂亮还要自己花钱买护肤品”的郊野公园们,需要为自己韶华匆匆所提前布局,想好自己“外环、公共、郊野”之外的核心竞争力!

螺蛳壳里怎么做道场?

公园的生死问题,早晚会摆上台面。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评论(0)

回复还可以输入200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