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出台《推进本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旨在通过区域差异化发展策略、交通网络升级、智慧绿色出行等系列举措,构建更加合理、融合、人本、高效、安全的公共交通“一张网”。未来,上海将加快东方枢纽建设,推进五个新城“一城一枢纽”规划,实现中心城区轨交站点600米常住人口覆盖率达58%,并确保无障碍公交车比例超70%。此外,上海还将推动多网融合,提升协同运营水平,打造全龄友好出行环境,强化科技赋能,推动智慧绿色安全出行。

上海市近日发布了《推进本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这一政策文件旨在通过一系列创新措施,全面提升公共交通系统的效率和服务质量。该指导意见强调了“人本、融合、协同、创新”的理念,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构建一个结构更加合理、网络更加融合、服务更加人本、运行更加高效、安全更具韧性的公共交通“一张网”。
区域差异化发展策略的实施
根据城市空间功能与轨道交通网络布局的不同,上海将采取区域差异化的发展策略。主城区将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地面公交为基础,目标是使中心城轨道交通站点600米常住人口覆盖率达到58%。而在新城内部,干线公交将作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新城与主城区之间,将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公交快线为辅的交通体系。
多网融合与交通网络升级
上海将持续拓展轨道交通网络,优化主城区环线功能,完善新城与中心城之间的快速轨道交通。同时,上海将加快重构多层次地面公交网络,打造“骨干线+接驳线+特色线”的层级体系,并试点通勤、助学、就医、旅游、夜经济、毗邻公交线等特色线路,以满足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创新多式联动模式提升协同运营水平
在轨道交通运营方面,上海将提升网络化运营能力,优化运营组织,实现“一网调度”和多线多站联动管控。同时,推动市域铁路从单线运营向多线网络化运营转变,实现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在安检、票制、标识等方面高效衔接,推动安检互信、“一码通行”。
打造全龄友好出行环境
上海将打造全龄友好出行环境,完善轨道交通、地面公交、交通枢纽等无障碍设施,确保无障碍公交车比例不低于70%。同时,结合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提升交通枢纽、站点品质,并融入人文元素,推出更多人文特色的车型、站点、线路和服务。
强化科技赋能推动智慧绿色安全出行
上海将不断拓展出行服务平台功能,涵盖绿色出行线路规划、多元化票制场景、出行预约等,并向长三角区域推广,延伸至“衣食住娱”领域,实现“一票通”“一码通”“可预测”“可预约”。同时,推动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信息服务双向互显,基本实现公交电子站牌全覆盖,提高出行时间可预测性。
总结来看,上海的这一系列举措将全面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绿色、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