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为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其房地产市场一直备受关注。然而,并非所有板块都能享受到城市发展的红利。本文深入探讨了上海几个曾被寄予厚望但逐渐被遗忘的板块,如后滩、万里、田林和五里桥,分析了它们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机遇。通过对这些板块的详细剖析,揭示了上海楼市背后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上海,这座东方明珠,以其日新月异的变化和繁忙的节奏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然而,在这座城市的繁华背后,有一些板块却在时代的洪流中逐渐沉寂。它们曾被视为未来的希望,如今却似乎被遗忘在角落。这些板块的命运究竟如何?它们能否迎来新的转机?
后滩:曾经的“新陆家嘴”如今何去何从?
后滩,这个位于上海CZA之内、内环边上的板块,曾一度被视为未来的“新陆家嘴”。在世博会之前,上海就计划在这里打造一个全新的商务区,并一度考虑将市政府迁入此地。然而,这些宏伟的计划最终未能实现,后滩的前景也因此变得扑朔迷离。如今,后滩板块显得冷清,白天走在马路上偶尔只能遇到几个外卖骑手。尽管如此,后滩仍然有过几次机会,但似乎总是生不逢时。从2007年的环通商业广场到2011年韩国SK集团的入驻,再到2017年香港嘉里建设的投资计划,后滩的发展始终未能取得突破。去年底,后滩的第一个住宅07-01地块协议转让给了上海地产集团,这是否能成为后滩的新转机,仍有待观察。
万里:曾经的示范性居住区如今何去何从?
万里,这个曾经上海第一代中产社区的代表,如今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1997年,万里作为上海第一代示范性居住区之一,曾有过辉煌的时期。1997-2007年间,万里板块绝大多数的土地开发完成,并且绝大多数都是住宅。然而,2010年之后,万里板块基本没有开发空间,上海世博会后的蓬勃发展也让万里只能看着别人表演。如今,万里板块的配套近20年没有任何变化,产品局限性大,车位配比低,即便是高端楼盘也无法改变人们对万里的看法。目前,万里板块增量开发唯一的利好可能是西站综合体,但这一开发似乎也并不顺利。尽管如此,万里仍能在近市区的地方提供800万以内满足自住+学区的大三房,这或许是万里最后的体面。
田林:老破小之王的未来在哪里?
田林,这个被冠以“上海老破小之王”的板块,似乎在新世纪之后就被徐汇遗忘了。田林的辉煌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年的商业街甚至比徐家汇商圈还要热闹。然而,随着徐家汇商圈的改造和徐汇滨江的发展,田林逐渐没落。田林仍将继续扮演好自己“刚需宜居”板块的角色,等待一个不知道哪一天会到来的千载难逢的机遇。
五里桥:黄浦区的“价值洼地”能否翻身?
五里桥,作为黄浦区最后一块未完成城市更新的“价值洼地”,始终笼罩在双重身份的矛盾中。北接新天地的顶级商圈,南邻世博滨江的发展轴线,五里桥本应享受市中心发展红利,却因城市更新进程滞后陷入尴尬境地。五里桥的客群大多是上海老黄浦土著,新上海人大多不会选择这里的二手房。加上五里桥又是中心城区老龄化程度最高的板块之一,在这一波拆迁热潮过去之后,五里桥的没落才会拉开序幕。
强如上海也真的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像上面这些被遗忘的板块还有不少:比如长宁的仙霞,徐汇的长桥,虹口的凉城,静安的闸北等等。地段只是起点,绝不是发展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