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滨江区凭借其丰富的绿地、公园和文化设施,迎来了新一轮的变革。世博滨江作为上海新的市中心,正逐渐成为一个融合商务与生活的典范区域。未来,这里将进一步提升生活性,打造宜居宜业的新高地。

1931年,纽约的帝国大厦在哈德逊河边拔地而起,拉开了全球滨水开发的序幕。从那以后,世界各地的城市都在沿水域打造优雅的生活区。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黄浦江两岸隆重举行,创新科技、多元文化和前瞻理念得以碰撞融合,让滨水开发迎来了新的高峰。世博会所带来的滨水空间开发经验一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参考。
2024年7月28日,一场名为"世博永续,更美滨江"的论坛在上海世博滨江保利世博天悦举行。全国政协常委周汉民、中华艺术宫副馆长姜葛弢等多位嘉宾,共同探讨了后世博时代的影响与世博滨江的未来。每位嘉宾都从独特的视角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感。世博滨江不仅成为了上海新兴商务区和高端住宅区,还成了滨江板块发展的标杆。
周汉民表示:“世博滨江已经成为上海新的市中心,努力成为第二个陆家嘴,同时把CBD打造为CLD。”从Business到Living,不仅仅是一个单词的改变,而是黄浦江两岸45公里江岸线亟需的转变。金融贸易、总部商务、文化贸易、科创研发等功能板块的单一化,显现出生活资源被挤占的问题。特别是黄浦滨江,独特的地标属性吸引了大量人流,却混杂着住宅区和公司总部,居住环境复杂。
市场调整带来了一轮新的“洗牌”,滨江豪宅的稀缺性不再是唯一的卖点,更多的考虑是如何提升生活性。世博滨江从“建设区”到“建成区”的转变中,注重总部商务、文化博览和旅游休闲功能的发展。这里不仅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区,更是一个服务居民的生活区。超大绿地片区、多样文化活动集市、丰富商业和活力人流,这些都使得世博滨江成为一个宜居的新高地。
上海滨江区的变革之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帝国大厦到上海世博会,再到今天的世博滨江,滨水开发一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一环。世博滨江不仅在商务功能上取得了重要进展,更在生活性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周汉民提到的从CBD到CLD的转变,恰恰反映了现代都市生活的需求变化。随着时代的推进,单一的金融贸易或者总部商务已经难以满足市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世博滨江通过引入大量绿地公园、文化设施和多样的商业活动,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宜居的环境。
更为重要的是,世博滨江的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2010年世博会到今天,这片土地经历了无数的变迁和发展,每一步都在不断探索和创新。未来,世博滨江将继续在城市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成为商业与生活的完美结合点。市场或许会经历起伏,但唯有那些注重生活性的区域,才能在岁月的洗礼中保持其永恒的价值。
保利世博天悦的推出,更是世博滨江这一变革的重要一环。随着新一轮开发的进行,这里将成为上海最具吸引力的居住和投资区域之一。滨水豪宅不仅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生活品质的体现。让我们共同期待世博滨江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