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新闻
摘要:
【那些藏在门牌背后的温暖记忆】每次路过曾经住过的地方,总会不自觉地看一眼那里的路牌、门牌。本文讲述了作者与上海大吉路200号之间的深厚情感,回忆了儿时的趣事和老邻居的点滴,展现了城市变迁中的人情冷暖。
正文:
每次走过曾经住过的地方,我总会不由自主地瞥一眼那里的路牌、门牌。哪怕是坐在车上一闪而过,心里也会默默念叨。它们就像有种神奇的魔力,让我回想起那里的点点滴滴。最近跟小时候的老邻居聊天,他自豪地告诉我,他的小孩今年小升初,进了大同初级中学。我还自以为是地说,学校在靠近蓬莱公园的瞿溪路上呢。他马上纠正我说,现在学校在大吉路上,校区就是原上海市黄浦学校。我一听,惊讶极了:200号变成大同中学了!于是我特意去了一趟,站在那里拍了张照。
回想五十年代初,我就住在大吉路上的三层阁里,地方很小。家里没有独立卫生间,只好在墙壁的一角挂一块布帘子充当。记得有一天,父亲领着我走到不远的一个厕所,告诉我以后要去那里上厕所——门牌号就是大吉路200号。那个厕所不仅方便了沪南体育场的观众,也成了我们附近居民的公共厕所,里面经常打扫得很干净。从那以后,“200号”成了我们家外出如厕的代名词,也成了我逃出去玩的借口。有一次,我还假装要去200号,趁机溜了出去。
成家后,我离开了大吉路,但“200号”始终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有次孙女告诉我,中考安排在上海市黄浦学校,我就主动送她去考场。她进入学校后,我再次来到200号,站在文物保护牌前,仔细阅读上面的文字。原来,1977年12月7日,这里被政府公布为“五四”以来上海革命群众集会场所,2014年4月4日,又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0号,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还是红色印迹的地方,现在又成了育人的学府。
小编点评:
这篇文章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情感,还通过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那段时光的温暖和人情味。每个城市都有它自己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往往通过一些不起眼的符号传递出来,比如门牌号。大吉路200号,这个看似普通的数字,却记录了几代人的记忆和情感。从儿时的玩耍,到长大后的怀念,再到为孙女指路,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描绘了城市变迁中的人情冷暖。这不仅仅是作者个人的回忆,更是许多人共同的情感共鸣。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旧的地标逐渐消失,但那些藏在心底的记忆却永远不会褪色。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那些陪伴我们走过岁月的符号,在人生的道路上,铭记值得珍惜的时刻。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回复还可以输入200字
价格待定
270000元/平方米
20398元/平方米
价格待定
价格待定
156000元/平方米
74200元/平方米
价格待定
价格待定
价格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