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上海房小琪>  正文

手机看新闻

“心意相传,财产有主”——88岁老人遗赠房产案背后的温情与法理

上海房小琪2024-05-19 19:05:05来自北京市

摘要:

【“心意相传,财产有主”——88岁老人遗赠房产案背后的温情与法理】一个独居老人生前将价值300万元的房产赠与照顾自己的水果摊主,老人去世后,遗赠扶养协议的有效性引发了争议。案件经过一审和二审,上海法院最终确立了协议的法律效力,尊重了老人的真实意愿,判决房产归水果摊主所有。这个案例反映了社会对老年人真实意愿的尊重及法律的公正执行。

正文: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还是有那么一些温情脉脉的故事让人感到温暖。就比如88岁的老人马某,生前将自己心爱的房产赠给了一直关照自己的水果摊主刘某。马某的人生路途波折不少,妻子和儿子相继离世,让他成了真正的孤独老人。而刘某夫妇,不仅仅是给他送水果,更是在精神上给了老人很大的支持。马老与刘某之间的这份特殊关系,在2017年凝结为一纸《遗赠扶养协议》。

可是,这份约定在马某离世后,却在法院的法槌下经历了一番波折。马某的其他亲属不认账,他们认为老人有精神问题,不能完全掌控自己的行为。不过,法庭经过审理,找不到确凿证据说明老人签协议时精神状态不佳,相反刘某拿出了铁证——他们确实履行了对马老的照顾义务。因此,一审法庭支持了刘某的请求。

上海二中院在二审中,同样展现了对老人意愿的尊重。法院认为,马某与刘某之间的遗赠扶养协议,并未违反法律规定,更没有损害他人权益。刘某在老人生前做了该做的,老人去世后也尽到了义务,这份协议,体现了双方的真实意愿。最终,二审法院驳回了马某亲属的上诉,维持了原判。

小编点评:

这起案件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房产归属的争议,更是一堂生动的社会课。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亲情不止是血缘关系的简单纽带,它可以跨越血缘,体现在日常的关照和默契信任中。马老选择将财产赠给非亲非故的刘某,是基于长期的相互理解和真诚的感情。另一方面,法院的判决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意愿和权益,保障了老人合法遗赠的权利得以实现。这个判决也为类似的遗赠案例提供了参考,表明在尊重意愿与合法权益之间,不应存在矛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的情感需求与精神世界,尊重他们的合法权利,维护他们的合法利益。这不仅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每个人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道德担当。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评论(0)

回复还可以输入200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