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评评谈谈才是ZHEN>  正文

手机看新闻

黄欣伟:“房住不炒”还炒不炒?

评评谈谈才是ZHEN2023-11-03 06:36:00来自北京市

临近2023年底,上海楼市的管理层也在拼命用强,因为不做不行:

在市场端,十月份二手房成交回落到不足14000套,新房泾渭分明,分化继续加大;

在政策端,以为一个认房不认贷已足够重磅,未曾想疗效仅一个月,还得继续作为。

不是说房地产又支地位了么?!

不是说没有举国之力办不成的事么?!

焦虑归集于一点:被隐晦地称为“那四个字”的房住不炒,到底散去了没有?

一、唱多者的敏感和狂欢

作为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房地产调控的总精神和Slogen,如今回想起来,这一轮房地产收紧的所有路径,都基于对“房住不炒”的贯彻,于是“那四个字”被同行、媒体、炒家以及所有依靠房价上涨(最好天天涨快快涨狠狠涨)而获利的群体所敏感,到了噤若寒蝉的地步。

所以,一旦有新政出台,关心楼市的各色分析人等,解读的第一要义就是找“房住不炒”四个字有无被提及:有,就是利空;无,就是利多

估计提出和提到“房住不炒”的领导和媒体自己也没想到,这四个字成了很多人的观点佐证和情绪拿捏,也事实造就了楼市中的唇枪舌战和天气预报,第一个“发现”者也总是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振振有词。

楼市的神经和情绪被系在四个字的表述之上,实在是只能苦笑:先存在之忧而忧,后不在之乐而乐!

回顾上海楼市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的调控收紧,只能说事发突然:因为没想到还能逆“疫”而上所以不得不管,但2022之后,一次又一次的不可抗力之下,楼市的抵抗力在下降所以每每有所谓的复苏,要么不可持续要么又遭遇新的突发,时至今日即使作为全国最坚挺的高地之一,上海楼市也要面临何去何从的未知了!

只能说天道有轮回,天道会轮回。

的确,中国式市场经济的特征,的确是政策主导,所谓选择比努力重要所谓顺势而为,都是隐含着“不要和政策作对”的经验之谈,而过往20多年的楼市发展也证明,房地产的潮起潮落都是政策发声可以瞬间扭转的那只“看不见的手”。

于是,关注政策→敏感政策→参悟政策→咬文嚼字,形而上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以上海楼市为例。

10月底的一系列政策,不论是【五个新城将被赋予更大的自主权】,还是【中国将推动新一轮“房改”】,抑或【上海金山区人才安居新政】,之所以被认为是上海救市的利好消息,最直观的定义其实就一句话:没有“房住不炒”四个字!

虽然,市场还是那副老样子:

1、新房的分化进一步加大,非倒挂不热销;

2、二手房市场回到了认房不认贷之前,非降价不成交;

3、土拍市场的“清盘”背后,是广大民企基本退圈;

4、房地联动价的确让人鼓舞,但谁能保证不出新政覆盖?

尽管如此,只要“房住不炒”不出现,政策面就是温暖的,市场就是可以期待的。

二、植入了,噤若寒蝉的购房通缩

在越来越多看空楼市的人群中,不管出于什么立场和心态,但至少敢于争吵的底气,也绕不开一个入门话题:“房住不炒”不提了,还凭什么看空?

大多数看空者都以市场现状为实证,表现得更加唯物主义,嫁接那句从小被教育的那句口头禅:“房住不炒”,在和不在一个样!

看空者基于现实的务实,在于对具象政策的解读,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少比“只找四个字”来得理性一些。

以没有“房住不炒”的【中国将推动新一轮“房改”】为例,其中明确两大发展目标:

一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让工薪收入群体逐步实现居者有其屋,消除买不起商品住房的焦虑,放开手脚为美好生活奋斗”;

二是推动建立房地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同一个政策版本甚至同一句措辞表述,唱多和唱空者都可以从中看到不同的侧重点——

比如“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前者看到了“自由涨”新房限价有望取消并由市场定价的希望,后者则解读为“自由跌”不仅二手房连新房也可能不再反对房企降价销售的苗头;

又比如“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多方解读为市中心房子因稀缺而愈发珍贵的增值鼓舞,空方则觉得从香港模式到新加坡模式,大多数房子的价值会向保障房的价值价格靠拢。

那么,“房住不炒”四个字好久不见了,空方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这个话题的。那就试着解读:“房住不炒”不再强调是因为房地产的去金融化目的已经基本达到:二手房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泡沫被市场在摩擦中自求多福;新房只要不再全线日光就可以证明“房住不炒”已经见效,曾经在股市的节节败退中被定义的“个股行情”,只是换到了楼市改了个提法叫分化,本质是一样的。

这不,如今刚需不再急着进场,就是因为没有持续上涨来倒逼,有需要就买&有需要才买。

对“房住不炒”的反方解读可以看出,“房住不炒”不再提是因为“房住不炒”已深入人心。

三、金山放开限购,是怎么想的呀?

10月24日,上海金山区出台人才安居新政,在金山重点转型区(包括金山滨海城区、高新社区、亭枫社区部分区域共计36.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实施差异化的限购政策,与临港自贸区目前实行人才购房政策相似。

人才管理部分规定:经区人才管理部门认定,同时符合单位条件、个人条件以及工作年限条件的非本市户籍人才,按规定在沪缴纳职工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3年及以上、且在本市无住房的,可购买1套住房,同时购房资格由居民家庭调整为个人。

对于上海金山放开限购这个事,“基本没用”是事先大多数人可以猜到的,理由也很简单:

1、相比金山的“放开设限”,曾经门槛更低的临港早就试水,结果也是“打卡式救市”;

2、即使在上海限购最紧的那些年,“只要真的想买房”,那条绿色通道一直都容易找到;

3、别看金山限购放松还附着了“比临港严苛”的政策,其实也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摆设。

那么,明知道金山限购放松是“湿湿碎”,市场为什么还要奔走相告,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呢?

其实,市场的鼓掌与欢呼是透过金山展望上海,是看到上海楼市“开始有动作”的期待,甚至是“希望金山(解除限购)没用从而推动五大新城放开甚至加速全面放开限购”的高瞻远瞩,因为对于上海救市的最终成败与否就在于全面放开之后,然后让“是个人就能买、想买就能买、想买几套就买几套”的昨日再来,给救市成效盖棺定论。

正因为明知“政策有工具箱&操作有逐渐加量”的套路,希冀被拯救于水深火热的唱多者,理解目前的循序渐进,并期待后手加手段,当然如今也要耐着性子祈祷“大招”加速度

明知临港祭出此招已经基本无效,金山还要效而仿之,看起来是管理层不解行业疾苦,但同时也反映了上海楼市的救市压力不大,可以按部就班可以慢慢来。

这时候,“房住不炒”四个字的在和不在,至少在一部分决策人群看来,只是一个符号。

就事论事而言,“房住不炒”是许久没有出现在官方的正规表述中了,的确不提了;

就势论势来看,“房住不炒”已经完成调控任务,深度植入购房者脑海中了。

但把“房住不炒”四个字在或不在的过分解读,本身就是一种炒作!

房地产进入新周期,对于政策的理解、关注和作用,也不再限于经验主义的刻舟求剑,是时候用客观而非刻板、理性却不感性、机灵绝不机械的方式理解政策了!

房住不炒,提或者不提,TA就在那里,那里是市场。

新事物和新事务,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新常态,常态在先。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评论(0)

回复还可以输入200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