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山亭林镇的一块报废菜田设施在上海农村
产权交易所挂牌后,通过69轮网络竞价,溢价超过30%。上海农交所作为农村产权交易的平台,正积极推动农村资产的市场化流转,助力农村经济发展。这一平台的运行,不仅让各类农村资产得到更公平和高效的配置,也为农业科技成果和土地资源的市场化利用提供了新动力。

在上海金山亭林镇的浩光村,一块菜田设施在完成使用年限后进入报废阶段。它在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挂牌,吸引了10位竞买人,经过69轮网络竞价,溢价达30.39%,成交价为69.15104万元。这得益于“进场交易”机制的引入,形成了一个整合资源的全市统一交易平台——上海农交所。这一平台在今年正式进入完整运营年,覆盖了全市的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集体经营性资产等业务,并不断创新服务,深化农村资源市场化配置。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冯志勇表示,上海作为农村制度改革的先行者,较早建立了三个农村资产交易平台,致力于公平地释放农村集体经济资产的市场价值。
在金山区,一宗农业园区资产项目的价值倍增。该项目在上海农交所挂牌后,经历46轮竞价,从1.069万元增至13.069万元,证明了市场化交易模式的有效性。类似地,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甜瓜品种“明珠7号”也在平台挂牌,并以250万元的成交价成功转让,进一步挖掘了农业科技的市场潜力。截至2024年底,全市完成14728宗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金额达107亿元,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
上海农交所的成立与运行,不仅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为全国的农村产权流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通过这一平台,原本可能在私下交易中被低估的农村资产,如今在公开、公平的市场中得到了更高的价值体现。这种统一的交易平台,促进了农村土地和资产的市场化流转,让偏远农村地区的资源价值被充分激活。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探索和推进,正逐步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此外,通过村企合作、作价入股等形式,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在市场中更好地分享发展红利,为村民带来长期的收益增长。这种模式不仅是对传统农村经济的一次创新,更是对未来乡村建设的一次重要推动。期望在不久的将来,更多地区能够借鉴上海的经验,加速农村产权流转的步伐,实现农村经济的更大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