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委书记于勇在解放日报发表文章,探讨了上海中心城区城市更新的三大关系:发展与民生、政府与市场、文化与城市发展。文章指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要关注人的需求,实现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相结合,推动旧区改造。通过探索市场化路径,调动多元主体参与,上海致力于实现
高质量发展的城市更新模式。

上海市静安区委书记于勇近日在解放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讨论了上海中心城区城市更新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三个关系。城市更新不仅仅是物质环境的改造,更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的需求,让城市更具温度。近年来,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城市更新的大力支持,上海也进入了以存量更新为主的新阶段。由于中心城区人口密度高,资源有限,城市更新的任务愈发紧迫。如何平衡发展与民生、政府与市场、文化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城市更新中的重要课题。
在发展与民生的关系中,上海强调城市更新作为驱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静安区在旧区改造方面,借鉴了以往的经验,努力在政策机制和实施路径上探索出新的解决办法,以更好满足居民的需求。
上海的城市更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关乎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还涉及到广大居民的切身利益。在具体实施中,如何调动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一大挑战。上海通过创新“三师”联创机制,让专业力量参与到更新项目中,取得了积极成效。而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静安区在张园的保护性开发实践中,为历史建筑注入新活力,既避免了简单推倒重建的弊端,又充分挖掘了其文化和经济价值。
上海的城市更新实践,为国内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如何在保持城市特色的同时,实现高质量发展,并通过市场化路径调动多元主体的积极性,是未来城市更新的方向。通过合理运用市场机制和金融工具,上海在城市更新中不仅关注经济效益,更注重综合效益的提升,为其他城市探索城市更新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