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
养老金受到广泛关注,上海师范大学崔光灿指出,房屋养老金关键在于资金筹集和使用的可持续性。通过公共账户和个人账户的协同作用,实现资金的高效使用和管理,确保不增加个人负担,并建议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以保障实施。

最近,房屋养老金的话题引起了热议。很多人都在问,到底谁来交这笔钱?对此,住建部进行了详细解读,指出房屋养老金由个人账户和公共账户两部分组成。个人账户就是业主交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按现行规定执行。而公共账户则由政府负责建立,通过财政补贴、土地出让金等方式筹集,不会增加个人负担。
上海师范大学房地产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崔光灿表示,房屋养老金管理和使用的关键是资金进得来、用得好、可持续。崔光灿认为,要在现有专项维修资金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拓展,将其变成房屋养老金。这样不仅能够覆盖所有房屋的检查和维修需求,还能够解决资金使用效率低和续缴难等问题。
“房屋养老金”还处于试点阶段,不同城市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差异化政策,逐步总结经验推广。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先从住房入手,逐步覆盖到所有房屋类型。住建部相关负责人也强调,房屋养老金的建立不会增加业主负担,是政府保障房屋安全的公共服务职能。
房屋养老金的推出,无疑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房屋安全,尤其是在老旧小区更新和房屋维修方面。崔光灿的观点明确,房屋养老金的核心在于资金的可持续性和高效使用。通过公共账户和个人账户的结合,能够更好地调动资金,解决现有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效率低的问题。
从居民角度来看,最关心的莫过于是否会增加个人负担。住建部已经明确表示,房屋养老金的筹集不会让个人再出资,这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不过,具体实施细节还需要进一步明确,特别是如何保证公共账户资金的透明和高效使用。
在房屋养老金的管理上,借鉴养老金形式,无疑是一种创新。通过财政补贴、土地出让金等多元化渠道筹集资金,既保证了资金来源,又避免了增加个人负担。这种方式需要各地因地制宜,制定适合自身的政策。
最终,房屋养老金要实现“进得来、用得好、可持续”,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更需要法律的保障。尽早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为房屋养老金的实施提供上位法依据,是确保该制度顺利落地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