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最新发布会上,住建部提出将建立房屋
养老金公共账户,旨在提高房屋安全管理水平,并不会增加
业主负担。目前上海等22个城市正在试点这一新制度。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在国新办举办的“推动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宣布,将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制度,形成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目前,上海等22个城市已经开始试点,重点是政府建立的公共账户。
房屋和普通商品不同,它的生命周期相对较长。为了保障房屋在使用期间的安全和功能,必然会有保养、维护甚至重建的费用。这些费用就称为“房屋养老金”。目前,这些费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解决:在保修期内,由建设单位承担;在保修期之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由房屋所有权人自行承担,包括业主专有部分和共有部分。
对于共有部分的维修资金,因为涉及众多业主,其筹集和使用、管理也需要业主共同进行。因此,建立维修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管理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及《物业管理条例》对这类资金的筹集和管理进行了详细规定。住房城乡建设部和财政部也发布了系统规章,规范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
房屋养老金公共账户的建立,主要是使用公共资金,不增加个人负担,不减损个人权益。地方政府将探索资金筹集的渠道,确保公共账户中的资金来自公共资金。因此,这一制度不会加重业主的负担。实际上,业主需要承担的部分,即个人账户部分,仍然是现行的住房专项维修资金。这部分款项在购买商品房或房改房时已经预缴,用于保修期满后的住宅共用部位和设施设备的保养、维修和更新、改造。
建立房屋养老金公共账户是为了维护公共安全,为房屋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我国城镇存量住房规模已超过300亿平方米,且老旧住房占比持续攀升,存量房屋的安全隐患日益突出。公共账户的建立,正是为了在发生区域性事故未遂先兆或不特定房屋存在安全隐患时,提供房屋体检和安全监测等公共服务,保障业主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