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评评谈谈才是ZHEN>  正文

手机看新闻

城市更新N部曲之68:公园最该被更新的是大脑

评评谈谈才是ZHEN2022-11-27 09:55:00来自北京市

偶尔在公园坐一会发发呆,可能正撞巧打扫时段,遂有工人于周遭游客满座之下,公然动用扫帚和相关器械,一时间尘土飞扬,游客忍无可忍之下做鸟兽散状。

这个工人有错么?

这是一个单独的问题么?

在城市更新包括公园更新如火如荼之际,“人”的课题才是第一位的。

一、扫了兴的扫地工人背后,是“千种项目一种物管”的粗放化

将上述这个偶发事件定义为【一个扫了兴的扫地工人】,但是他只是在忠实执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而已。

同样的,这名工人看似“不识时务”的背后,其实直指管理制度。

想到了之前上海部分路段施行的“落叶不扫”政策被广为赞许,扫和不扫是个罗生门,一成不变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并不能适应发展中的时代和城市。

那天回家之后,特地请教一个做物业管理的老法师朋友:“公园的扫地工人,算不算物业管理(的范畴)?”

答案是模棱两可的“也算也不算”。

而现实的情况是有太多“1000个项目用1个管理办法”的粗放,所以导致——工人在规定的时段进行打扫,他的KPI考核无外乎两点:

一是是否按时打扫,二是是否打扫干净(或者说按质打扫)。

所以不要怪那名扫了大家午后晒太阳雅兴的工人,他只是奉命行事,甚至连“不够灵活机动”的指摘也无需由他承载,毕竟见机行事是管理范畴。

所以,如果要求工人“在有游客期间不予打扫”,看起来是满足了游客至上,但工人的KPI呢?园方的清洁怎么办?

退一步讲,那些施行“落叶不扫”的路段及其背后的管理办法,“不扫”不是绝对和极端地放任,而是错开时段地适度整洁而已!

固化和教条同样不适合城市的管理,哪怕只是微观界面。

园方的应对其实可以“因园而策”,比如按照工作量总体考核,比如设置打扫时区供选择,比如设置事先劝离制度,只要想去做——办法总比困难多!

二、城市更新,更新的除了项目还有“使用法”

今天的城市更新里,所有人的目光和关注点都在前端:

1、“怎么改造”的设计端;

2、为配合改造的管理端;

3、改造之后报道的推广端;

4、改造之后导流的营销端。

每个端口不一而足挂一漏万地有所涉及,无非是深度要求或者蜻蜓点水,但对于投入使用之后的运维特别是人性化运维的物业管理端,管理办法是有的,但是属于刚性的,嘴里说的“人性化”最多也就给到游客,但没有将其延展到——

1、如何正确的人性化(服务游客),这是针对性的命题;

2、如何在应对和保障(游客)人性化基础上的管理灵活,这是递进性的命题。

3、如何在游客人性化和管理灵活化之间的折衷取舍,这是应变性的命题。

上述三个问题,目前看得到管理手径的最多是第一个,从近期重新开放的某些知名公园来看,第一个问题也只解答了50%,至于第二和第三维度,可能根本就没有想过,可能管理方太忙了吧!


就像售卖一部新手机:功能较之过往有何升级,是首要宣导和阐述的问题,之后才是关于造型美观与否。虽然说功能大于美观,但关于功能和美观都要有针对性的说明(书),这只是先后顺序而已,但缺一不可。

同样,今天的公园更新里,“有变化”乃至“变得好看”是业主和设计单位的考量,但“是否舒适”的第二序列人体工学,往往是游客进入之后在满足了视觉之后的感同身受,只是——领导和设计师有无在方案论证时候,考虑过“换位”成游客的感受并进行模型推演呢?!

想必是没有,就算有也会得出可能偏离比较大的感同身受,因为各自立场不同。

关于使用方案或者说明书的问题,“有没有”是一方面,“何种姿态授之以渔”是另一方面。

不能用“培训使用者”的刚性从上而下,是否可以深度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呢?

比如“培训管理者”,从而能以游客立场和诉求来预设管理漏洞,以菩萨心肠加雷霆行动的方式,前置人性化管理措施,让游客——看得美、玩得爽、吃得好、拍得够,但自由最贵。

三、城市友好之下,刚性的建设领域里更需要柔性

正如前几篇阐述的那样:类似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在过去十到二十年已经完成了城市美好的形象重塑,在未来更要面临的是如何实现城市友好,是城市对人甚至对不同特性人群划分之后的逐个友好!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友好也不是请客吃饭,而是把城市建设的善意相对精准地给到全社会的大多数使用者即老百姓,虽然不能做到100%精准满意,但至少实现——满足大多数人,包容小部分人!

想必这也是2021年中关于【未来的城市更新不许大拆大建】政策的出台背景吧!

一定会有人会咬文嚼字:“钢筋水泥的建设领域,怎么友好法?”

的确,市政、公园、建筑和空间都不会说话更不能沟通,但他们在设计筹划的前端,相关主理人是不是已经历经过曾经使用上的弊端?

如果答案是没有,那么这个改造的必要性何在?

如果答案是有,那么就不应该重复走进同一条河流。

当然,钢筋水泥的人性化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初级阶段已经提供也已经优化升级,就断它的尽善尽美,但所有城市更新产品最终是你我他的人在使用:不会动不会说的建筑和空间,和“会动会说”的人之间,天然的沟壑是不可填平的,这时候就需要第三方来撮合,这是人性化的管理办法。

城市更新再柔性,它的本质是刚性的;

使用者再柔性,他的诉求是刚性的;

既然他俩都是“可以商量的不妥协”,那么最适合的柔性部位就押注在管理办法上,或者说“再柔性的城市产品也需要配置同样柔性的管理办法”形成动和静的柔性兼容,从而让使用端的甲乙丙丁可以感受到被服务和被尊重。

那天,被扫兴的不爽之余,还是可以理性地不将其归罪于那名扫地工人。

但是,由此揭示的管理硬性甚至刚性,却深深伤害走过路过的游客。

城市更新是政府的善意、业主的解囊、设计师的理想,但最终的金杯银杯不如口碑,上述的“三位为一位”之间,是否还有第五个隐蔽环节,即管理办法?

请管理者精细精细再精细!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精细,请在秋后最适宜的下午两点,到我曾经坐过但没坐多久的那个长椅上,去感受一次“被制度驱赶”!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评论(0)

回复还可以输入200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