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评评谈谈才是ZHEN>  正文

手机看新闻

黄欣伟:文旅,和经验主义告别

评评谈谈才是ZHEN2020-03-31 15:07:58
春江水暖,文旅先知。和“可有可无”的文旅相比,别说住宅,就是商业、办公都是我们生活的刚需;所以,在后时代、后复工时代,当人走出家门之后,又定向进入了商场、店铺、办公楼、创意园区、工厂,社会秩序恢复之后,文旅还要不要?!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满足了生活和工作的日常之后,精神层面的需求也会不紧不慢地姗姗而来,但文旅必须适应时代,也必须进化思维。甚至,从文旅项目的策动开始,就要开始——与过去告别。一看战略:文大于旅关于文旅,业内外现在的“私下说”已经高度统一了:别看概念玩得炫,最后都是圈地卖房子。从业者无可辩驳,从小镇到文旅,这的确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尽管如此,不论文旅占比的权重多少,哪怕仅仅用来做配套,文旅本身还是需要的。疫情之后,文旅作为“非刚需”是不是经营更加举步维艰?更难,是对从业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见字如面:文旅是由“文”和“旅”两个字组成的,看起来“文在前&旅在后”,事实上导致了“旅”在其中占领主导地位,没有“旅”元素谈何文旅?!也理解一些同行的策动思维:先用好玩来吸引人,至于产业、商业甚至最终的卖房,都要先有“上客基数”,这种房地产思维也不能完全说是错的。但这么做,直接将更多的“旅游资源不丰富的城市”排挤在外,因为“没有旅游资源谈何文旅”?!看起来这话也有一定道理,但如果“没有旅游不能文旅”,那祖国大好河山自然天成已经玩不过来了,还要你那些“整容河山”作甚?!景点是景点,文旅归文旅。

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因为“非刚需”所以会更挑剔遴选消费项目,不要以为(疫情之后)的报复性消费,那不代表——报复性乱消费!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能比,但后天塑造的文旅产品也有后发优势,那就是对于文化的归纳、总结、提炼、串联,形成为消费链、产业链,否则就是旅行社把相邻景点一站式,做成旅游线路而已。有“文”的“旅”,更容易黏连和挽留消费者,突出后天塑性的个性,让人慢下来品味项目的内在底蕴,这是同质化文旅项目进入“随便几点零”版本(总之要升级)的逆向思维。先“文”再“旅”,消费者选择的是文化之旅,对先天条件、城市背景的短处可以得到平抑,给予策划和执行更大的后天操作空间,也就因为因人而异的思维差异,呈现出各自的不同。彼时,那些“都不会动”、“都差不多”的城市资源、景观、背景也就不存在五十步笑百步的自相残杀,那样做的结果是谁都活不下去。

二看产品:从借势到互补过去的文旅,我们在战略上更重视的是:因(kao)势(shan)利(chi)导(shan),所谓因地制宜地利用城市、区域的自然资源和特色,打造符合城市资源强手的文旅项目,于是乎江浙的景观系、沿海的海景系、中原的历史系,乌泱泱一片同质化。最后的结果,是谁都没有比谁获得更好,这就是高度同质化之下的整体低迷。手边在讨论一个位于内陆城市的文旅项目,期间反复的各种思维路径,其实反映了行业甚至同行对文旅的认知趋同——所谓1.0版本,是因为城市“有神马”,所以我们只能“做神马”;2.0版本,开始在城市资源利用基础上,尝试黏连形成规模特色;3.0版本,赶时髦地嫁接各种“IP、国际品牌”满天飞,全不顾母体排异;4.0版本,到了卖房子钱,就扪心自问上述诱饵是否足够让人“文旅卖房”。就像不同意“有神马才能做神马”的死板,也不同意不断叠加各种抓手,全不顾是否和整体吻合,更不顾自身项目定位,也就彻底把“消费者需要”放在一边。大多数文旅是主观代替客观,或者“老板审美代替消费审美”就是这么来的。

逆思维是这样的:1、 内陆城市没有水,所以只能做“干地文旅”,为什么不能颠覆?!2、 疫情之后,消费者终将“各自散去”,除了康养就不能“大闹一场”?!因势利导容不下互补思维,理由根本信手拈来:1、 资源(缺乏)导致的后天成本;2、 一个“不伦不类”的嗤之以鼻已经站在那里。为什么要强调互补?特别是在先天资源稀缺城市:本地人因为知道所以不来,外来人因为“有更多更好选择”也不来,文旅感冒连带着城市吃药,那真是没活路了。而一个城市文旅项目,是否要想清楚:给本地人带来新鲜感,才有可能让外地人前来探究?!文旅项目的策动,从空运客户的旅行社模式,转为以我为主的摊大饼模式。这何尝不是另一个维度的——因势利导呢?!因为策动思维不同,同一个项目的两种发展路径可能大相径庭甚至南辕北辙,也就不奇怪在会议室的提案中,往往最后吵成了一锅粥,又逞论“寻找共同点来彼此修正共同完善”。敢于放弃靠山吃山思维是需要勇气的,因为互补战略将所有的宝都押在一片空白之上的重新建立,但过去N年的文旅同质化诞下的多胞胎,今日境遇已经倒逼着从源头重新策动和调整思维,也是不争的事实。

三看推广:背后的人,才是独一份再来看文旅项目的推广和包装。大多数文旅项目,看个项目宣传片就知道,那个个都是【国家地理】一般的风景美如画,言下之意文旅是另一种卖地行为,因为“好风光才有好未来”。如此一来,不仅又以城市资源封杀了非风景城市的文旅入门权,何况我们可以设想一个惊悚现象,即“在这个文旅项目隔壁再弄一个文旅,想来也是怎么看怎么像失散多年的同父异母”!一旦这种情况出现,两者如何各自安好?那不存在的,因为一定就是价格大战,最后无非“谁先死”,因为最后“都是要死的”。这种生命导图在文旅项目中比比皆是,不仅产品同质化,连带着推广和包装也是同质化,面对有限客户数基,最后怎么能不同归于尽?!

又要讲到“后天有后天的优势、人造有人造的长处”,即推广中,把眼光从就事论事卖产品思维,升华成“卖文化背后是卖始作俑者”。那部火的一塌糊涂的【舌尖上的中国】,我们会发现它和所有地方频道的【人气美食】类节目有何不同?后者都是卖那道菜,就菜而菜,在人造一些假得恶心的“顾客赞誉”;而前者能被像追句一样吸引观众,是因为其——不仅说了这道菜的故事、工艺,还有这道菜背后的人,而人是有故事、有情节、有发展甚至有曲折的,自然也就是有生命的。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看了一部3D版的纪录片【璀璨薪火】,导演带着团队走遍大半个中国,巡防那些民间艺人,从工艺、作品、挫折到人生,活脱脱一部“只愿一生爱一人”的传记。若导演也是套路思维去拍,就变成了电视购物节目,无非是集是二胡、第二集是折扇、第三级是烩面。说到底,人是的IP,更是的USP。抛开情节的载体——人,而去空谈产品,就是自己离开蓝海一猛子扎入红海,还叫嚣着“挤挤更健康”,最后的结果就是各个缺氧而死。

文旅就像职场,只有结果导向没有“工作量绩效”;文旅也像历史,“正当时”各有狡辩,最后的生或死才能盖棺定论;文旅更像家庭,外面看一片宁静,家里也是各种难念的经,走出去光鲜就好。愿与思维逆行者手谈,不与经验主义者较真,事实证明他们不过是教训主义者。变是的不变,否则人生还有什么未知,还有什么意思。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之间无必然联系,仅供参考;好的内容要和的大家分享,因具体来源不详无法和版权者一一取得联系,如有认为作品不宜网上提供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的,请及时联系通知我们,我们将予以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评论(0)

回复还可以输入200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