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社交平台上传言称上海浦东试点房屋
养老金的收费标准已被提前透露,引发热议。官方回应,此传言不实,并详细解读了房屋养老金的相关政策和试点情况。上海等22个城市正开展房屋养老金试点,以确保房屋安全管理,并不增加
业主负担。

今天,关于“上海浦东试点房屋养老金收费标准”的传言在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传言称,上海浦东的房屋养老金收费标准是根据房屋面积和楼层来定的,并列出了具体的收费细则。对此,上海市住建委和市房管局均回应称,该传言不实。根据8月23日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的新闻发布会,房屋养老金制度里的个人账户通过缴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已经建立,试点的重点是政府建立公共账户,资金来自于公共资金。这一政策明确表示不会增加居民的经济负担。经过核查,传言中的具体收费数字出自2011年外省市发布的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并非房屋养老金的收费细则。希望大家对于网络上传言能保持理性,不信谣、不传谣。
上海等22个城市目前正在进行房屋养老金制度的试点,这一试点主要服务于房屋体检、房屋保险以及“小修小补”的支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的会议透露,截至去年底,上海市城镇既有住房建筑面积已超过7.6亿平方米,大量房屋已经步入老龄期。对此,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院长严荣表示,房屋跟人一样,随着时间推移会出现各种安全隐患。根据法律法规,产权人是房屋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但公共部位的安全隐患需要通过公共账户资金来解决。严荣提出,公共账户的资金来源包括城镇土地出让收益、老旧小区改造资金和其他财政资金,这些资金由公共部门筹集,不会增加居民负担。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虞晓芬表示,房屋养老金制度是国家保障房屋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地方政府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努力建立一个稳定的资金池,用于房屋安全体检、管理和维修更新,以减少未来存量房越来越大的压力。房屋养老金个人账户通过缴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已经建立,试点的重点是政府将公共账户完善起来。
房屋养老金制度的试点,无疑是为了解决房屋老龄化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制定和完善这一制度,既可以保障居民的居住安全,也能减轻物业管理的负担。试点城市通过公共资金筹集,通过支付房屋体检、保险和小修小补费用,体现了政策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对于普通居民来说,有了房屋养老金制度,不仅住房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而且也不需要为此承担额外的经济压力。然而,推动这一制度的实施,仍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公众应该理性看待与房屋养老金相关的传言,不信谣、不传谣,更要关注官方发布的信息。此外,政府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房屋养老金的真实情况和政策细节,从而赢得广大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只有在政府、居民、物业等多方共同努力下,房屋养老金制度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保障城市住房的安全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