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点:房地产行业观察:土拍缩量升温。上海土地市场迎来“惊蛰时刻”,房企积极抢滩优质地块,融资市场也显现复苏迹象。随着政策优化和市场回暖,房企正加速转型,探索新发展模式,行业生态逐渐健康化。

在房地产市场沉寂多时后,上海的土地市场近期迎来了“惊蛰时刻”。2月20日,上海首场土拍以159亿元的总成交额和平均溢价率25.5%的成绩收官,其中虹口地块溢价率高达38.2%,楼面价创下历史新高。庆隆、龙湖等外资和民企高调现身,显示出房企对优质地块的强烈需求。
土地市场热度攀升的同时,融资端也涌现出新的信号。美的置业、新希望地产等民营房企成功发行39亿元信用债,绿城中国时隔三年重启美元债发行,认购覆盖率近5倍,被市场称为“理性回归”。这标志着房企融资市场的复苏,尤其是在海外融资窗口重新开启的背景下,房企的生存法则正在重塑。
房企“抢滩”优质资产
上海虹口瑞虹地块历经184轮竞价,以11.75万元/平方米的楼面价成交,背后是金茂与新加坡庆隆集团的资本共舞。奉贤南桥地块则上演“小而美”的逆袭,龙湖联合建华以16.54%的溢价率摘得该地块,持续加注高能级城市。民企回归土地市场并非孤例,杭州滨江区的西兴单元地块由滨江集团摘得,整体溢价率达43.69%。
融资破冰,债务换仓
在投资回温的背后,房企融资市场同样经历着复苏。2025年1月,房地产债券融资总额509.8亿元,民企融资占比显著提升。绿城美元债重启,3.5亿美元规模的债券获得近5倍超额认购,并得到境外长线基金关注,显示国际资本对中国优质房企的再评估。政策组合拳正在打开新通道,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强化民营企业债券风险分担。
房企加速转型新发展模式
相关工作报告强调“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并提及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房企正加速转型,探索新发展模式,华润、龙湖等企业在转型中走在前列,经营性业务已成为公司重要的利润及现金流来源。
尾段总结
尽管上万家房企的洗牌尚未结束,但一个更健康的市场生态正在形成。房企在土地市场和融资市场的积极表现,显示出行业正逐步回稳,新的生存法则正由穿越风暴的企业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