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静安区首次实施“双高双竞”规则的土地拍卖,成功拍出两宗
住宅地块,总成交金额达120.26亿元。北京和南京也进行了土地拍卖,均有数
宗地块底价成交。

上海静安区在新规后迎来了第一场土地拍卖,现场热闹非凡。这次拍卖涉及两宗住宅地块,总成交金额高达120.26亿元。其中,位于曹家渡社区的地块经过激烈的163轮竞价,最终由招商和南通瑞城置业联合体以56.6亿元拿下,溢价率高达31.2%。而灵石社区的另一宗地块则由中建玖合以底价63.66亿元成交。
这次土拍也引起了不少业内人士的关注。中指研究院的高级分析师陈炬兰表示,这次土拍是上海集中供地以来地块最少的一次,两宗地块冷热不均,曹家渡社区地块吸引了4家竞买主体,而灵石社区地块仅中建玖合一家竞买人托底。她还指出,这两宗地块都是位置较好、配套成熟的优质地块,但灵石社区地块有21%的办公占比,还需要实现“功能、税收、注册”三落地,并达到一定的坪效水平,开发难度较大。
与此同时,北京和南京也进行了土地拍卖,北京顺义后沙峪镇地块仅获一轮报价,由懋源地产以43.2亿元底价拿下。而南京的11宗宅地中,江宁区的一宗地块溢价成交,其余10宗均底价成交,总成交金额43.89亿元。
上海此次土地拍卖采用了“双高双竞”新规,意在规避过热的市场行为,确保地产市场的稳健发展。虽然曹家渡社区地块成功吸引了不少买家,但灵石社区地块仅有一家竞买人托底,反映了市场的分化态势。这也提醒购房者和投资者在选择地块时需要更加谨慎,充分考量地块的配套设施和未来开发潜力。北京和南京的土地拍卖结果则显示出市场的冷静与理性,特别是北京顺义地块仅获一轮报价,直接以底价成交。这也说明了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整体趋稳,买家更倾向于谨慎投资。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无论是开发商还是购房者,都需要更加注重地块的实际价值和未来发展潜力,而不是盲目追逐高溢价地块。对于政府而言,如何在稳定房价和激活市场之间找到平衡点,仍然是一个长期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