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后滩即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不仅拥有黄浦江的美景,还加入了双子山这一特色景观。后滩的未来定位含
高端住宅和沿江商住区,将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活选择。来看看这块宝地如何变身成为上海的新标杆。

山脚下的瀑布气势磅礴,山上流水潺潺。难以想象,这样的自然景观竟然会出现在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宣布,双子山将于9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这样一来,上海“一江一河一山”的稀缺景观资源,又多了一个新成员。纵观双子山的所在地,世博后滩拥有黄浦江靓丽的湾区,江山至此齐聚。
黄浦江被称为上海的母亲河,蜿蜒穿过城市的中心地带。自“一江一河”战略实施以来,滨江带的发展有目共睹。无论是浦东前滩、徐汇滨江还是北外滩,都是热门地段。这条滨江脉络上,上海的两个黄金三角组团也浮现出来。北外滩的世界级规划,使得陆家嘴与外滩隔江相望,形成了如今的黄金三角。东侧的杨浦滨江南段也加入到了中央活动区的行列,试图成为这个超级组团的一部分。滨江向南延伸,一个全新的黄金三角——徐汇滨江、前滩、世博后滩——也在孕育中。这片区域不仅有金融和服务业,还有文化、艺术和生态方向的发展潜力。
世博后滩的地理优势得天独厚,滨江岸线特别长,一边连接南浦大桥,一边到浦东的川杨河与前滩对望。从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后滩的滨江岸线相当于徐汇滨江与黄浦世博的总和,是北外滩的三倍,前滩的近四倍。作为上海市中心唯一的山,双子山不仅是市民的新景点,也象征着世博后滩整体开发的加速。
从长岛到中央公园,世博后滩的规划一直在调整进步中。早在2007年,为迎接世博,后滩就开始了第一次规划。其整体区块和纽约的长岛有些相似,这次规划可称为“长岛”规划。原本定位为上海市中心的后花园,后滩在2017年迎来了第二次规划落地,这次对标的是纽约的中央公园,包含即将开放的双子山。显然,后滩的定位从后花园变成了“中心花园”。2021年,后滩迎来了第三次规划,主要看点是后滩的九宫格规划,将重点转向高端住宅区和沿江商住区,商务比例降低,高端住宅比例大大提高。这一变化,反映了世博后滩的现状。世博后滩已有25家央企的近80家公司集聚,总商办建筑面积约600万平方米,其中360万平方米已投入使用,形成了一个新的总部办公集群。再加上南边前滩总部级办公的强大势能,后滩的未来,显然不能仅依靠商务发展。后滩基本还是一片白纸,尤其是迟迟未动工的沿江九宫格地块,更适合发展新一代高端国际住区。在这样的背景下,世博后滩未来的高端住宅和国际住区的发展势头备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