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关注:
老旧小区改造为何变了味。彭三小区的“原拆原建”项目让居民们搬回了焕然一新的家园。五年过去了,居民们普遍对新居环境表示满意,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老工人新村的旧貌换新颜,居民有了更多的空间和生活便利,生活幸福感大幅提高。

彭三小区的“原拆原建”项目实施已经五年了,居民们都对新居环境非常满意。这个位于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的社区,过去还是五六十年代建造的工人新村,如今已经焕然一新,高楼林立,绿意盎然。小区进行拆除重建后,居民回搬住上了新房,享受到了电梯、地下停车库、公共绿化等现代化设施,社区内还有食堂、图书馆等便民设施,不少居民表示,这里环境和普通商品房差不多。
79岁的钟阿婆住在一幢高层住宅里,家里设施齐全,阳台晒满了阳光。她回忆起过去住在“老破小”里的日子,感慨如果没有这次重建,她们一家还在那狭窄破旧的房子里挤着。钟阿婆的老伴也表示,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幸福多了,大家都很满意。
这个小区原来是为了解决工人住房问题建的,但几十年过去了,房屋老旧,居民苦不堪言。重建后,小区不仅保留了原居民的房屋数量和朝向,还改善了居住条件,增加了独用厨卫、阳台和一些额外面积。居民们可以以每平方米1295元的价格买下房屋产权,不再只是租赁权。钟阿婆一家就是典型的受益者,以前因家里住不下,儿子一家租住在外面,现在孙子孙女都搬回来住了,家里热闹了,老人们也开心了。
彭三小区的“原拆原建”项目无疑是城市更新的一大成功案例。首先,这个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过去的老工人新村,房屋狭窄破旧,居民居住面积小,很多家庭还得合用厨房和卫生间。经过改造后,居民们不仅有了独立的厨卫,还增加了阳台和额外的使用面积,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其次,社区的基础设施也大大完善了。新建的高层住宅配备了电梯、地下停车库和绿化区,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社区内还增设了食堂和图书馆等便民设施,增强了社区的服务功能,居民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多的生活便利。最后,这个项目还给居民带来了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归属感。钟阿婆一家就是典型的例子,过去因为住不下,儿子一家不得不租住在外面,现在孙子孙女都搬回来住了,家庭关系更加紧密,老人们也感到更加幸福。总体来看,彭三小区的“原拆原建”项目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增强了社区的整体功能和凝聚力,是城市更新的一个成功范例,值得推广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