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8月,全国
房地产企业拿地金额有所下降,TOP100企业拿地总额同比下降40%。“7090政策”退出上海市场,将推动高品质住宅建设。长三角地区领跑全国拿地金额。

2024年1-8月,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金额有所下降,TOP100企业拿地总额4731.3亿元,同比下降40%,与1-7月相比,降幅继续扩大2个百分点。尽管上海、北京、杭州、南京等一、二线城市在8月推出了一些土地,但整体成交情况平淡,仅少数核心地块溢价率较高。绿城中国、建发房产和华润置地分别以629亿、613亿和508亿的新增货值位列前三。
8月27日,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发布通知,明确“7090政策”正式退出上海市场。通知优化了新出让商品住房用地中小套型住房建筑面积标准和供应比例,加强了区域统筹。这意味着未来更多的大面积产品将进入上海新房市场,更好地适应当前住房需求结构的变化,满足居民改善性居住需求。此外,减少小户型产品的供应有利于提升新房供应效益,加快新房去化,提振企业拿地积极性。政策的调整有利于高品质“好房子”的建设,推动“住房双轨制”落地,即新房市场以大面积产品为主,二手房市场以小户型产品为主,以此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居住需求。
从各城市群拿地金额来看,长三角地区继续领跑全国。2024年1-8月,长三角TOP10企业拿地金额达到1011亿元,继续居四大城市群之首,增长较快,主要原因是上海、杭州、南京、无锡等城市在8月进行土拍。京津冀地区TOP10企业拿地金额为810亿元,位列第二;中西部地区TOP10企业拿地金额389亿元,位列第三。央企国企仍是拿地主力,民企也在重点区域补充土地储备。8月全国住宅用地成交总价TOP10中,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街道的一宗地块以48亿元总价位居榜首。
今年房地产市场整体表现显得有些“冷清”,特别是拿地金额大幅减少,这一切让人不禁感叹市场变化之快。上海市“7090政策”退出,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大面积高品质住宅进入市场,这对于改善性需求的满足无疑是个好消息。同时,长三角地区继续领跑全国,显示出这一区域在房地产市场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尽管部分城市推出土地,但整体成交情况依然不乐观,这反映了市场需求不振的现实。央企和国企依旧是市场的主力,但民企在特定区域的深耕布局也不容忽视。未来,如何在满足多样化居住需求的同时提高新房供应效益,将成为各大房企必须面对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