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一线城市消费和房价下滑严重,特别是上海。尽管
上海房价有所回升,但整体楼市仍不容乐观。9月可能
降息,这或许会带来新的希望,但楼市复苏仍需时间和政策支持。

最近,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两个关键数据引起了广泛关注。首先是一线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6月,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同比增速都显著下滑,进入了负增长区间。其次是7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只有上海和西安,持平的有太原和吉林,下降的城市多达66个。二手房方面,只有上海环比上涨,北京和昆明持平,其他67个城市都在下跌。具体来看,上海的新房销售价格上涨0.2%,二手房销售价格上涨0.1%。
这些数据传递了一个危险信号:一线城市的消费市场表现疲软。无论是中产阶级还是富人,消费意愿都在下降。举个例子,香港上市公司太古的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它在北上广的高端商场营业额都在下降。北京三里屯太古里销售额下降了3.5%,广州太古汇下降了9.4%,而上海兴业太古汇则下降了19.6%。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二三线城市的消费市场表现较好,比如青岛、烟台和长沙的社零增速分别为5.6%、4.8%和5.2%。
消费疲软与高房价和债务压力息息相关。一线城市的房价基数大,资产价值更高,同样的下跌幅度会导致资产市值蒸发的绝对值更高,从而对消费影响更大。此外,高房价意味着大部分人都需要借贷买房,因此债务压力也更大。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不得不削减其他领域的开支,从而导致整体消费意愿下降,形成恶性循环。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问题,因为市场需求下降会导致工厂停工,从而影响就业和收入,进一步打击消费。
上海楼市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尽管上海房价连续5个月环比涨幅全国第一,但整体楼市仍旧疲软。8月上半月,上海二手房和新房的成交量相比7月同期都有明显下降。二手房累计成交8452套,环比下降14.7%;新房累计成交5265套,环比下降24.8%。这些数据表明,上海楼市依然处于“L型”底部阶段,市场预期的修复需要时间和政策的支持。
有观点认为,9月份美国开启降息周期,可能会为国内带来货币操作空间,从而推高CPI和通胀,进而推动房价上涨。降低房贷利率和放宽限购政策是刺激楼市的重要手段。如果这些政策能够实施,楼市或许会在“金九银十”迎来转机。不过,消费者应理性看待市场变化,作出最适合自己的购房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