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纷纷加强
保障性住房建设,特别是
在租购并举策略下的配租型和配售型住房。这两种住房形式各有特色,旨在满足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本文将深入探讨配租型和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区别与意义。

近年来,保障性住房建设成了各地政府的重点工作,而且效果显著。截止到今年6月底,全国已经建成和筹集了112.8万套保障性住房,占全年计划的66.2%,总投资达到1183亿元。在推进住房保障制度方面,各地采取了租购并举的策略,主要分为配租型和配售型两类。接下来,我们聊聊这两种住房形式的区别和意义。
先说配租型保障性住房,这类住房包括公共租赁住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为中低收入家庭和特定群体提供住房保障。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低廉,租期灵活,主要面向城市低收入家庭、新就业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租金通常远低于市场价格。保障性租赁住房则是为新市民和青年人提供更灵活的租赁服务,租金也较低,能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比如,在上海,配租型保障性住房进展迅速,已经建成37.6万套,完成规划总量的80%。浦东新区的项目交通便利,室内设施齐全,特别设置了300套宿舍型房源,供快递小哥和家政人员等群体使用,租金控制在收入的10%至15%。
再来说说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这类住房按保本微利原则销售,主要面向中低收入家庭和符合条件的个人,价格相对较低,购房者可以通过购买获得长期稳定的居住条件。配售型住房的定价通常以成本价加上保本微利制定,比市场价低很多。这样,不仅减轻了购房者的经济压力,还能保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各地对这类住房的购房资格有严格规定,购房者需要通过公开摇号等方式确定购买资格。今年是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首次大规模推进,西安、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已经开工建设多个项目。例如,福州近日启动了首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线上申购,项目包括教育、医疗等一站式配套设施,还新增了地铁接驳车和公交车,大大方便了居民的生活。
配租型和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推出,确实为各类居民群体提供了多样化的住房选择。配租型住房的灵活性和低租金,特别适合暂时无法负担购房费用的人群,能缓解他们的生活压力。而配售型住房的低价销售模式,则让更多中低收入家庭有机会拥有自己的房子,享受长期稳定的居住条件。这两种住房形式各有优点,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住房城乡建设部将继续督促各地落实具体项目和资金,确保完成年度任务,为更多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经济的住房选择。总体来看,保障性住房建设不仅是解决住房问题的重要举措,更是提升城市幸福感和宜居度的关键所在。希望各地政府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能更多地听取居民的意见和需求,确保政策的落地效果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