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新闻
近年来,保障性住房建设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进行,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最新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已建成和筹集了112.8万套保障性住房,占全年计划的66.2%,总投资达1183亿元。在此背景下,住房保障主要分为配租型和配售型两类。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两种形式的区别及意义。
配租型保障性住房包括公共租赁住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为中低收入家庭和特定群体提供低廉租金和灵活租期。公共租赁住房主要面向城市低收入家庭、新就业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租金远低于市场价格,租期一般为1至3年。保障性租赁住房则为新市民和青年人提供灵活的租赁服务,如上海已经建成37.6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其中浦东新区的项目交通便利,设施齐全,为快递员和家政人员等群体提供了低租金住房,租金控制在收入的10%至15%。
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按保本微利原则销售,主要面向中低收入家庭和符合条件的购房者,其价格相对较低,购房者可以通过购买获得长期稳定的居住条件。各地对购房资格有严格规定,通常要求购房者具备当地户籍或符合特定收入标准和家庭情况。今年,西安、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大规模推进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例如,福州启动了首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线上申购项目,包括教育、医疗等一站式配套设施,大大方便了居民生活。
配租型和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各有千秋。配租型住房主要面向低收入家庭、新市民和特定群体,租金低廉且租期灵活,主要以租赁权为保障;而配售型住房则面向中低收入家庭和具有购买力但难以承受市场房价的个人,通过购买获得产权,提供长期稳定的居住保障。两者的不同特点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需求,为住房问题提供了多样化解决方案。
保障性住房的推进不仅是政府的惠民政策,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配租型和配售型两种方式各有优势,前者解决了暂时无法购房人群的居住问题,后者为有一定经济能力但难以负担市场房价的家庭提供了购房的机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具体措施至关重要。上海的经验显示,保障性住房不仅要解决“住有所居”的基本问题,还需要考虑到交通便利、设施完善等实际需求,让居民真正住得安心、舒心。
在房价高企的大城市,保障性住房的推进意义重大。它不仅缓解了住房压力,还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增添了重要砝码。未来,随着政策的不断优化和落实,相信会有更多人能够享受到保障性住房带来的实惠和便利。希望更多的城市能够借鉴上海的经验,推出更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保障性住房项目,为更多居民带来福音。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价格待定
价格待定
20398元/平方米
58600元/平方米
价格待定
14000元/平方米
价格待定
价格待定
156000元/平方米
42000元/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