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7月,全国
房地产企业拿地金额排名揭晓,长三角地区继续领先。重点房企拿地总额下降,但核心城市优质
地块仍受青睐。二十届三中全会决策提出土地制度改革,未来更多地区将盘活农村闲置土地,优化城市工
商业用地。

2024年1-7月,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排行榜出炉,长三角地区继续领跑,拿地金额高达885.2亿元。相比之下,京津冀地区的拿地金额为809亿元,居于第二位。而中西部地区则以373亿元排名第三。长三角地区的领先主要得益于上海、杭州等城市在7月进行的大规模土拍活动。
从总体来看,重点房企的拿地总额同比下降幅度加大,2024年1-7月,TOP100企业拿地总额为4307.1亿元,同比下降38.0%。这种下降趋势在7月进一步扩大,主要原因是一些一、二线城市的土地供应和成交量减少。尽管如此,房地产企业在核心城市的优质地块上仍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反映出土拍市场和销售市场的分化加剧。
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土地制度改革的新方向,未来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可能向人口增加的地区倾斜。这将有助于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端的限制性政策,如核心城市取消土地端限价等。此外,《决定》还提出要“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这将促进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提高农民收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从2024年1-7月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情况来看,尽管整体市场表现有所下降,但核心城市的优质地块依然备受青睐。长三角地区的领先地位也表明了其在全国房地产市场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像上海这样的城市,无论是土地供应还是成交量都对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布的《决定》对未来的土地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确方向,这无疑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向人口增加地区倾斜,将有助于缓解部分地区的土地供需矛盾,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此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和农户合法拥有住房的盘活利用,将进一步提升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核心城市取消土地端限价等政策的逐步落实,未来房地产市场的政策环境将更加宽松,这也为房地产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总之,尽管当前市场面临一些挑战,但在政策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未来房地产市场仍具备较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