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上海楼市新建
商品住宅成交面积迅速增加,中高端
改善型产品依旧占据主流。10万+
楼盘虽然数量少,但包揽成交榜首,市场
均价也随之
反弹。楼市供需关系有所好转,但淡季压力仍在,对市场未来走势需保持谨慎乐观。

根据上海中原地产的数据,上周上海新建商品住宅的成交面积达到了10.76万平方米,环比增加了172.38%。虽然只有一个10万+的楼盘,但它竟然签下了1.34万平方米,成为成交榜首。这就是位于杨浦东外滩的保利琅誉,推出的2-4房房型面积在85-146平方米之间,均价为11.7万/平方米,共有281套房源。排名第二的新杨思上园,均价也接近10万/平方米。
上周的新盘供应也有所增加,共有5个新盘入市,总面积达到10.24万平方米。不过,推盘量并不大,当期供应面积最大的项目是桃浦板块的中环桃源里,总面积为3.22万平方米,均价8.32万/平方米。虽然整体供应不大,但由此可见,上海市场对中高价位的产品需求依旧旺盛,上周的均价为70685元/平方米,环比上涨14.98%。
上海中原地产指出,虽然上周的供需关系有所好转,成交量也出现了一定反弹,但离正常水平仍有差距。这说明市场在淡季依然承受着压力,政策效应也受到了一定的挤压。未来,随着更多项目入市,快速灵活的供应方式有望提升市场热度,预计成交量会延续温和反弹的走势。
从上周的成交数据来看,上海楼市的中高端改善型产品依旧是市场的“宠儿”,尤其是10万+的高价楼盘,尽管数量不多,但成交量却位居榜首。这一现象反映了市场对高品质住宅的强烈需求。而上周整体供应虽然有所增加,但推盘量并不大,这也反映了开发商在淡季时的谨慎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市场均价出现了反弹,但离正常水平仍有一定差距,说明淡季压力依旧明显。未来,随着更多项目的入市和供应方式的灵活调整,市场热度有望逐步提升。不过,市场的回暖需要时间,购房者和开发商都需保持理性,避免盲目跟风。
总的来说,上海楼市在高端产品占据主导的情况下,成交量的增长带来了一定的市场回暖迹象。但面对淡季压力,市场走势仍需保持谨慎乐观。未来几周,如果新项目能够及时入市,并且采用灵活的供应策略,市场有望继续保持温和反弹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