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南建设摘牌背后:从辉煌到困局】中南建设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触及深交所退市规定,将在15个交易日内摘牌。公司掌门人陈锦石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行业尚未走出低谷,未来仍面临诸多挑战。尽管中南建设在债务违约和经营困境中进行了一系列自救措施,但仍未能逆转局势。未来,公司将继续与地方政府合作,寻求更多的纾困支持。

正文:
中南建设要摘牌了。6月24日,深交所发布公告,中南建设因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触及股票终止上市情形,将在15个交易日内摘牌。这意味着中南建设15年的A股之路即将结束。
陈锦石最近一次公开露面是在中南建设的2023年业绩发布会上。他表示,行业虽然已经触底,但还需要更多政策支持才能改善市场。从“行业黑马”到深陷困局,中南建设经历了6年的起伏。2016年,公司销售规模从500亿元迅速增长到2000亿元,但在2021年销售额跌回1973.7亿元,净利润亏损33.8亿元,创公司历史最差表现。尽管公司采取了一系列自救措施,但2022年还是迎来了“生死考验”,债务违约问题加剧。陈锦石在业绩会上表示,公司将在2023年把握时机修复利润。
为挽救上市地位,中南建设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董事及高管增持股份以及与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洽谈合作,但效果不佳。2023年4月,中南建设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并发布退市风险提示公告。然而,公司依然未能逃脱摘牌命运,截至5月8日开盘,股价停留在0.56元,总市值仅剩21.43亿元。
小编点评:中南建设的摘牌之路反映了房企在行业调整期面临的巨大挑战。从辉煌到困局,中南建设并非个例,而是整个行业的缩影。在高速发展的几年里,房企纷纷扩大规模,追求高增长,但随着市场进入调整期,负债高企的企业开始暴露出经营风险。中南建设通过出售资产、剥离非核心业务等方式进行自救,但效果有限。特别是债务违约和流动性危机,一度让公司陷入困境。
同时,地方政府的纾困支持也显示出政府对重点企业的重视。然而,仅靠外部救助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公司需要在经营模式和管理上做出深刻调整。陈锦石提到的“短期有困难,中期有信心,长期要转型”也反映了公司对未来的规划和期待。未来,房企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现金流管理、控制负债、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中南建设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在追求规模和利润的同时,必须保持稳健经营,防范风险。只有在稳定中求发展,才能在市场风云变幻中立于不败之地。2024年将是中南建设面临生存考验的一年,希望他们能在这段艰难时期找到新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