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上海金融罪案有所下降,但新型犯罪手法层出不穷】2023年,上海金融犯罪案件整体呈下降趋势,但非法集资犯罪案件数依然高居不下,占比超七成。同时,新型金融投资诈骗、操纵证券市场犯罪频发,金融犯罪手法呈现更新换代,虚拟币成为跨境转移资产的新途径,加剧了打击难度。

正文:
上海在金融犯罪的防控上取得了一定成果,2023年的犯罪案件数和涉案人数相较往年有所减少。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非法集资犯罪依旧是最大的难题,占据了金融犯罪七成以上的比例。犯罪分子不断更新手段,甚至利用新兴的金融产品和技术手段来吸引投资者,使得普通民众的辨识和防范变得更加困难。
警方特别指出,新兴市场如新三板等的金融犯罪案件有所增加,其中操纵证券市场的犯罪成为重点打击对象。此外,虚拟币的使用也为犯罪分子提供了新的转移资产手段,这些跨境犯罪的隐蔽性和复杂性给监管和打击工作带来了挑战。
从犯罪类型来看,金融诈骗、扰乱市场秩序、洗钱等犯罪屡见不鲜。由于非法金融活动手法的不断创新,加上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风险,有必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提高监管效能,并且增强公众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
小编点评:
面对日新月异的金融犯罪形态,上海金融监管机构和执法部门展现出了坚定的打击决心和行动力。报告中提及的犯罪案件下降趋势体现了监管的成效,但新型犯罪手法的不断涌现也警示我们,打击金融犯罪是一场没有尽头的战役。非法集资仍是重灾区,这不仅是对投资者警觉性的考验,也是对监管智慧和技术的挑战。新型金融犯罪的诈骗名目和手段升级,说明了犯罪分子利用科技手段和市场漏洞的能力越来越强。
虚拟币作为新型资产跨境流动的工具,其匿名性和去中心化特性给犯罪活动提供了便利,这对监管机构来说无疑增加了防控难度。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必须不断更新打击手段,并加强国际合作,以应对金融犯罪的全球化挑战。此外,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公众的防骗意识,是减少受害者的有效方法。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更好地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