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绿色建筑助力申城科创中心 公租房旧房有望"绿化"

东方网  2015-05-08 13:34

[摘要] 让建筑更低碳、更智能、更绿色,已经进入上海市政府的视野。有专家表示,上海可以在公租房运营、旧房改造方面有更大作为。

上海要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离不开建筑行业的身影。每天都有千百万的人流进出各式各样的楼宇,创造出滚滚财富,但不计其数的废弃物也同时从大楼里排出,潜伏在我们身边。让建筑更低碳、更智能、更绿色,已经进入上海市政府的视野。有专家表示,上海可以在公租房运营、旧房改造方面有更大作为。

“新五化”绿色建筑占其四助力申城科创中心建设

记者从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主办的“2015上海绿色建筑国际论坛”上了解到,2014年,上海市通过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认证的项目共计70个(其中运行标识项目4个),同比增长133.3%。其中:公共建筑项目43个,住宅建筑项目26个,工业建筑项目1个。至此,上海市已有绿色建筑数量168个(其中运行标识12个),总面积1429.15万平方米。

今年3月24日的政治局会议上,有一个概念让人耳目一新:“绿色化”,再加上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五化”成为了接下来中国发展的主题。在建科院建筑新技术研究所所长杨建荣看来,绿色建筑和其中四化紧密相连,“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绿色化和绿建十分契合。”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副秘书长王宝海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建筑能耗一直较大,绿色建筑则可促进节能减排;同时,新一轮城镇化推进当中,建筑是重要的支撑,但要避免过去的粗放做法;“对建筑业本身而言,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保,也是为了行业可持续发展。”

2014年6月17日,上海市政府颁布《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其推“绿”力度堪称“大”。《三年计划》要求,到2016年底累计完成700万平方米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改造后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20%及以上的要达到400万平方米。还将加快制定公共建筑超限额用能惩罚性电价政策。到今年底将基本覆盖全市国家机关建筑。

专家谈“绿化”:要适合国情避免“技术崇拜”

杨建荣认为,上海绿色建筑质量在可说好,但即便这样,申城建筑“绿化”之路还有很大上升空间。有专家认为,绿色建筑不应仅仅是技术的堆砌,而应该考量具体项目和特点。要避免盲目的“技术崇拜”,选择适合的绿色建筑技术。

斯图加特大学DirkSchwede博士在论坛上表示,中国的建造体量十分庞大,产生的总负荷(能量,土地,资源消耗和空气污染)不断增加,而且建筑物的各个部分经常性更换,建造环境也经常重新设计。他说,德国的电价是中国的4倍左右,德国建筑类型和建筑密度比中国更小,这种情况下,不同于德国的绿色建筑,分布式能源和综合式可再生能源生产才是适合中国的。

“上海的绿色建筑必须适合本地情况。”王宝海告诉记者,上海建筑主要从气候、居住习惯、建筑类别三个方面来考量,“上海夏热冬冷、地少人多,建筑大多体量很大,以高层为主。”王宝海表示,绿色建筑应当符合这三方面特点。

上海正编制“绿色建材通用评价标准”

王宝海认为,目前上海绿建在设计层面较为成熟,但运行还跟不上需求,“开发商要名而无实,拿到了绿色标识,感觉工作就结束了,更多是摆个样子。”王宝海说:“我们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评价体系上也开始向运营绿色标识倾斜。”他透露,接下来可能培育“绿建运行工程师”这一专门职业,以契合绿色建筑的运营。还有专家建议,可以在公租房层面率先介入绿色建筑运营,培育成熟的物业。“要让绿色建筑的居住者和使用者感到实惠、方便。”王宝海建议从鼓励政策上不断完善,激励物业、居住者、老百姓维护绿色建筑,“也可以从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例如市民买绿色建筑的住宅,税可以少交一点。”

相比于国内绿色建筑标准繁多,但作为基础的建材,反而没有绿色标准。“现在市场上的涂料、地板等建材,都是商家自己宣传的,如何绿色、如何环保,其实没有权威机构认定。”王宝海透露,上海正在编制“绿色建材通用评价标准”,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推出。

王宝海希望上海的旧房改造也逐步向绿色建筑看齐,“目前公共建筑有一些成功案例,例如花园坊成功从工业厂房转变成绿色建筑,但居住建筑改造案例仍很少。”他认为,这里有技术原因,也有政策、观念问题,这也将是下一步发展的重点。

“绿色”装配式建筑:盖房子真成了“搭积木”

预制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就是用工业化方式生产住宅,把原先工地上进行的现浇施工环节移到了工厂里。工厂生产加工建筑的主要构件,运送到工地现场,直接拼装成商务楼或者,很多人把这种建造方式形象地比喻为“搭积木”。阳台、楼梯、梁、子……这些楼房的部件,都可以采取预制的方式,在工地上直接安装。

上海个装配式住宅于2006年启动建设,2011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2013年8月,上海市正式出台了《关于本市进一步推进装配式住宅建筑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将公共建筑也纳入了推进范畴。文件还要求每年建设用地中,都落实一定比例的装配式建筑,从土地供应环节就加以引导。

BIM技术:为上海中心建设省逾亿元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多维建筑模型信息集成管理技术。简单说,它将原来二维化的图纸,转化成了三维虚拟图像,对于技术人员更加直观。在上海中心六年的建设当中,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的应用,帮助建设方提前发现了10万个问题,保守估计节约费用超过1亿元。

建设方曾经做过试验。在一块空场地上,按照1:1的比例,采用传统方式拼装上海中心的幕墙,误差叠加越来越大,后一块板,是民工用脚踩进去的。但在实际拼装中,采用BIM技术,两万多块板,除了撞坏的,没有一个返工,简直是奇迹。上海地下正在建设的轨道交通9号线3期、11号线迪士尼段、12号线、13号线4条线路,也引入了这种技术。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特价房上海官微

掌握沪上最新楼盘动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