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seaki疯小疯>  正文

手机看新闻

高房价、高房租的背景下,如何看待当前的房地产市场

seaki疯小疯2018-09-05 10:43:37

来源:36氪


编者按: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作者:万钊 ,36氪

以前高房价是个社会热点问题,现在高房租也成了社会热点问题,叠加长租公寓爆雷、装修污染致病,可谓火上浇油。不知从何时起,在民众眼中,高房价、高房租的锅就甩给了土地财政,背后逻辑是:政府垄断了土地供给—政府炒高地价谋取更高的土地收入—高地价传导到高房价—高房价传导到高房租。

这个逻辑看似合理,但是却是草率和片面的。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地方政府的重点是土地财政的话,那么土地出让金的收入总额,要比地价更重要。换句话说,在当前地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策略应该是卖的越多越好。但是我们来看一下北京的土地出让计划和完成情况:

北京市国有建设用地中住宅用地供应计划和实际供应情况(公顷)

数据来源:《我们并不是“命中注定要住拥挤的房子”》,塞冬,黔财有话说

我们知道,北京的土地出让规模是有严格限制的,但是既然已经列入了计划,说明既获得了上级机关,比如国土资源部门的认可,又有了具体的储备地块。如果地方政府谋求的是土地财政的话,应该尽量把计划内的额度用满,把计划出让的土地全部卖掉才对,怎么会连续多年低于计划呢?当然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北京,也广泛存在于其他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市场,土地供给不足,成为当下高房价、高房租的滥觞。

笔者认为,土地供给不足,是由土地政策制定者,和土地政策执行者,两者共同作用下造成的。首先来看土地政策制定者,一个城市的发展的指挥棒,是城市规划,城市规划中的首要约束变量,是常住人口规模和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我们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为例,其中约定“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到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由现状2921平方公里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常住人口规模和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是硬红线,尤其是城乡建设用地更是掌握在上一级政府中。2001年以来,依托加入WTO之后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外贸易对整个产业链的带动作用,沿海重要工业城市的发展速度更快,由于经济和产业具有集聚效应,人口不断向沿海流动。但是土地供应与人口流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图:中西部省份占的土地供应比例

来源:《陆铭:中国的房价泡沫,可能比你想象的小得多》,原创:陆铭,商业进化论

那么为什么的土地供给布局,并不顺应人口流动趋势呢?一个解释是中央希望东西部、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更加均衡,但是对于中西部贫困地区的个体而言,其在大城市中稳定就业和生活,是优于在老家的;另一个解释是保护耕地,但是城市住宅区的单位面积上容纳的人口,是远高于农村的宅基地的,就像公交车的运载能力高于私家车一样,因此兴建城市住宅区,土地利用效率更高;还有解释是水资源不够,但是农业对水资源的消耗是的,居民生活用水的占比并不高。因此中央层面的土地供给布局,背后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但是客观结果上,土地政策制定,在限制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的土地供给。

那么再来看看,在受限的城乡建设用地上,地方政府是如何分配的?一般来说,城乡建设用地,主要有几个用途:住宅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商场写字楼等商服用地,绿化、公路、公园等基建用地,一般计入其他用地。

图:北京国有建设用地供应面积

从上图可以看到,以北京为例,住宅用地供应面积显著下降,绿化、公路等基建用地明显上行,商服用地保持平稳,工矿仓储用地经历猛烈下跌后有所反弹。也就是说,至少以北京为例,在城乡建设用地指标本身受限的情况下,更多用地额度被基建等占用,而没有投放到住宅上。

再看看下图,上海的国有建设用地供应面积的用途,可以看到,大量土地供应于基建等用途,住宅用地的土地供应同样是明显下降的。

图:上海国有建设用地供应面积

为什么地方政府供地,会出现重基建、轻地产的偏好?笔者猜测,个原因是,房地产被妖魔化,房地产现在变成了一个烫手山芋,那么地方政府惟恐避之不及,举个例子,“地王”总是一个媒体喜欢热炒的概念,那么地方政府为了避免出现“地王”,那干脆不拍地好了;第二个原因,房地产拆迁难度大于基建,房地产拆迁的赔偿很难谈,修路、绿化等基建征地难度小于房地产;第三个原因,基建是过去几年拉动经济的主要抓手,用地等自然向基建倾斜。

但是,由于公路、公园、绿化、铁路、水利等基建项目,其直接经济效应并不太明显,更多是对经济整体的长期发展有意义,外部性较强,因此大兴基建短期内会显著加剧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这个问题我们都是清楚的。

因此我们看到当前的经济格局很“拧巴”:一方面,地方政府由于过去几年基建债台高筑,基建拉动经济的能力明显下降,另一方面,土地供应不足,推动了大城市的房价和房租,从业者不得不把更多收入投入到房贷和房租中,再一方面,房地产需求端被严格压制,想改善居住条件的,因受制于信贷限制而有心无力。

与其在如此“拧巴”的格局中静观经济继续下行,不妨彻底调整思路:一方面,中央层面放宽对大城市的用地限制,尤其是住宅用地的限制;另一方面,放宽对房地产需求端的抑制,恢复换房等正常改善需求;再一方面,监督地方政府大量供地,尤其是大量供应住宅用地,进而拉动房地产投资。

如此操作,一方面通过拉动房地产投资,拉动经济,同时又不会显著增加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另一方面,大城市居民,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合理提升居住品质;再一方面,大量供地,会有效抑制房价和房租,并使得大城市居民有更多新房可以选择。

反正现在也没有好的应对方法,不妨可以试一下,但是要注意,关键是供地。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评论(0)

回复还可以输入200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